若是要造福百姓,朝野雙方應該把焦點放在經濟與民生課題,特別是在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上。
第15屆全國大選的腳步越來越近,有分析指最快可能於今年底進行。隨著通膨不斷升高,國人開始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壓力。因此民生與經濟課題,理應成為來屆大選的焦點。
ADVERTISEMENT
2022年是通膨肆虐的一年。特別是食品的價格,在短短的幾個月內以雙位數的百分比狂飆。數年前,兩菜一肉的雜菜飯算是正常的一餐。如今呢?唯有少吃一菜或一肉,才能維持等價的開銷。所謂“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看來已不再是一個比喻了。
如今既然大選已近,各個政黨是時候提出務實的經濟與惠民方案。像是如何穩定馬幣、如何穩定物價、如何提高食物安全、如何照顧不同收入群體的需要等等,才是值得雙方唇槍舌劍的課題。
精明的政客們應該瞭解到,真正的焦點永遠是人們的肚子。因此,若是要造福百姓,朝野雙方應該把焦點放在經濟與民生課題,特別是在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上。
據美國知名作者與經濟學家詹姆斯·瑞卡茲(James Rickards)預測,食品與貨物短缺還會持續惡化。除了大量購入實體黃金外,他甚至還購買了3個大型冷凍冰箱來囤積食品。請注意,筆者沒有散播恐慌之意;在此僅想表達食物安全與經濟課題,已嚴峻至足以成為下一屆大選的主題。
是的,高昂的食品價格往往不但會引發社會動盪,還會動搖當權者的地位。
2011年12月17日,突尼西亞的一名蔬果商販點火自焚,最終導致社會動亂。這一件事被視為引爆阿拉伯之春的催化劑。然而,早在事件發生的4天前,新英格蘭複雜系統研究所的學者Yaneer Bar-Yam就預測了這場動亂,並預先知會了白宮,
他是如何辦到的呢?原來,他透過突尼西亞當地的食品價格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一旦食品價格飆升至特定的臨界點時,按歷史就能預測將引發社會動亂。
1789年7月14日,法國人民攻佔巴士底監獄。巴士底事件被認為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象徵,因此7月14日也被定為法國的國慶日。但無論是巴士底事件或是阿拉伯之春,都離不開高漲的物價。說穿了,人們“肚子餓”才是所有動亂背後強大的導因。
對於糧食安全,要數中國政府最為積極應對。面對中美貿易戰、疫情與俄烏戰爭的壓力,中國早已大量地囤積糧食。據報道,人口占全球比例不到20%的中國,卻囤積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玉米和其他穀物。當然,這也間接導致全球的糧食供應愈加吃緊。
但關鍵問題是,大馬政府又做了什麼?
面對不斷惡化的糧食危機、高物價與生活壓力,未來的政權有何打算?因此,哪家政黨能夠給出純熟的論述與藍圖,就值得我們的選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