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局和馬大的那份研究報告停留在“用令吉收入來衡量生活體面”,是一個非常狹隘的思維,拘限了“體面”的定義。
ADVERTISEMENT
話說公積金局(EPF)和馬大社福研究中心,在考量“多項因素”後(包括,食物、房貸、房租……等10個項目),“用心良苦”的估算出單身人士每月至少要2570令吉才能在吉隆坡過上“體面的生活”,沒孩子的夫妻需要4590令吉、加一個小孩則增至5510令吉。兩個單位還煞有其事的為全馬各州列了個比較表。
這份荒唐的“研究報告”當然會在社群網站炸開鍋。我們先解釋一下何謂“體面生活”?體面生活,是指在衣食住行育樂等方方面面,可以寬裕從容的消費,過得很舒服,“買東西、吃東西”不必看價錢,此為其一。其二則是精神生活對比的概念,“體面生活”的核心價值是指活得有尊嚴、被尊重,而不是由“物質”或購買力去決定生活“體面”與否?
上述兩機構推出研究報告,可能是想說服平頭百姓,用2570令吉就可以在首都過上體面的生活而贏得掌聲,結果卻迎來噓聲不斷!
在雪隆區過日子的約800萬人,如果兩機構願意用統計抽樣調查,題目曰:《同意用2570令吉可以在吉隆坡體面生活之調查》,我們猜想,依常態分佈法則,“不同意的”應該會落在3個標準差的99.73%,同意的不到千分之三!如果把標準提高到6000令吉,反彈聲浪就不會這麼大!
我們都是在吉隆坡討生活的一群人,會覺得“2570令吉”成了“不知民間疾苦”的代名詞。這猶如西晉末年的晉惠帝司馬衷,有人報告曰:“天下饑荒,百姓餓死!”他反問:“何不食肉糜(吃肉粥)?”
所以“2570令吉活得不體面?”,現代晉惠帝會建議曰:“何不改搭巴士或步行上下班?早餐吃白roti配黑Kopi、晚餐呷白糜配菜脯。”娛樂?就去逛逛窮人區,你會頓時體面起來!住得不好?不妨上視頻看看香港的籠民和劏房住戶,或者探探深圳龍華區“三和大神”怎麼過日子?
這時就會覺得心情舒坦,幸福和體面了!
話說回來。民眾之所以會對“2570體面生活”一詞氣炸;一則是兩機構對“體面生活”的定義不清,如果改成“勉強溫飽”,網軍炮火就不會排山倒海。其二,不要用“令吉”收入衡量體面與否?把體面的焦點提升至“被尊重”,具“社會貢獻”的層次,那麼這份研究報告的價值就可從0分增加到100分!
演戲前當過木匠的大演員哈里遜·福特,曾有人問他,有錢和沒錢的差別?他說:“沒錢時用紙杯喝咖啡,有錢了用精緻磁杯喝,但咖啡味道差不多。有錢了買東西不看價錢,但買的東西功能都一樣。”今天,他即使開一輛破車出門,人們依舊會向這位巨星致敬!
所以,公積金局和馬大的那份研究報告停留在“用令吉收入來衡量生活體面”,是一個非常狹隘的思維,拘限了“體面”的定義。
我們舉一個在臺灣臺東鄉下賣菜老婦人陳樹菊為例,她念小學6年級時,母親難產過世,此後又遭逢幾次因貧窮而致親人死別的變故,至此,她發誓終身不嫁,將賣菜所得幾乎悉數捐出。去年,她71歲退休,將投保50多年的1500萬臺幣儲蓄險全數捐於臺東縣府做為“急難慰助基金”,幫助需要的人。
根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010年她獲得《富比士雜誌》選為亞洲慈善英雄人物榜;同年《時代雜誌》將她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之‘英雄’;同時《讀者文摘》將第4屆年度亞洲英雄獎頒發給她。2012年,麥格塞塞獎基金會宣佈,她因長年行善展現‘利他主義’榮獲麥格塞塞獎。”
各位,陳樹菊幾十年來過著最基本的生活,但她體面嗎?很體面!
所以,上述兩機構用令吉收入來談體面,怎會不引起炮轟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