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9日訊)生活在水泥森林,現代人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緊盯電子產品屏幕,與自然環境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特別是現代學生,放學後除了補習和做功課,生活大小事離不開上網刷社媒、手機訊息聊天、打機、追劇等等。
擁有16年教學經驗的檳城菩提獨中教師陳國豪就說:“每個人都說現在的孩子有問題,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的?我覺得,孩子的問題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問題是綜合性的,但主要因素來自大環境。”
他有感現代學生從上學到回家,都活在受控制的環境裡,加上長期接觸電子產品,鮮少離開受控環境走入野外,與自然環境嚴重脫節,導致“大自然缺失症”。
大自然缺失症指的是一種現象,即人類因疏遠自然而產生的各種表現,如過胖、感覺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躁鬱傾向等的生理和心理疾病。
籌辦野外拓展營 帶學生登大漢山
陳國豪決定逐步貫徹自然教育方式,籌辦野外拓展營,也帶學生攀登大漢山,讓學生離開受控的環境投身大自然,隨著大自然的節奏,從中體驗、實踐和學習。
他明白,孩子的問題不是通過一兩項野外活動就得以解決,但他相信,這些活動正一點一滴地協助塑造學生的行為。
登山前須負重訓練3個月
陳國豪也是緯度探險俱樂部(V2 Kembara)副主席。大約13年前開始,此俱樂部策劃每年一次的大漢山登山行時,陳國豪都把幾個名額留給學生。
這些參與的學生都是14至17歲的少年,正式爬大漢山前,他們必須進行負重訓練約3個月,每個週末背上10多公斤重的揹包,參與5至6小時的遠足。其中一次必須是挑燈夜行,體驗夜裡的野外環境。
這一層訓練後,陳國豪將從中挑選出達標的3、4名學生,參與大漢山遠征之行。
揹包18至20公斤走100公里路
展開大漢山登山行時,學生將隨著不同種族與年齡人士組成的登山隊(約20人),在7至8天內完成全程約100公里的路程。
學生的登山揹包重量胥視學生身形與情況而定,一般18到20公斤,個人所需的衣服、水、雨衣、登山杖和食物等,都要靠學生自己收拾、打理和揹著上路。
平日嬌生慣養的學生,這幾天進入自己不熟悉的原始森林,每天8至10小時都在背沉重的揹包攀山涉水,有時甚至要走上12小時才到營地。即便帶著手機也只能用來拍照,因為沒有通訊網絡,必須斷絕與外界的聯繫。
須克服天氣地形挑戰
日曬雨淋、嚴峻的地形和高山的寒冷,這些都是學生要面對的挑戰。
但跨開腳步後就沒有退路,他們必須逐一克服挑戰和解決危機。比如今年3月的大漢山登山行,領隊跌倒導致腳部骨折,靠衛星電話聯絡外界,最終被直升機營救離開,其他人依然要咬緊牙關一步一步走到終點。
學生變得更堅強有信心
陳國豪就說,一趟大漢山之行,也是體力、耐力和精神的考驗。當然,也有學生不能習慣,走到哭出來,但大夥兒鼓勵一句:“休息一下再繼續吧”後,路還是要走下去。
他觀察到,這一趟登山行也悄悄地改變了學生,學生變得更堅強、有信心和自律。有人開始對野外環境產生興趣,會自發進行戶外活動,週末相約爬山,也有者對體育產生更大的興趣。
陳國豪的其中一名學生成長後成了他的同事,在菩提獨中當體育老師,也帶學生走向戶外。
他說:“這一些微妙的改變,都會在學生未來的日子,比如工作和升學時體現出來。”
野外拓展營當高中生成年禮
陳國豪參考其他獨中的做法,2016年起為菩提獨中的高中生(16歲)舉辦3天2夜的野外拓展營,以示經過“成年禮”。
他說,一般生活營都在學校或受控的環境裡舉行,食物也通過外勤公司送來,學生日間參與活動晚間回家,隔日再來營地,但他不希望是這樣的形式。
他選擇在檳城國家公園辦拓展營,把學生短暫地“丟到”野外,遠離電子產品。
學生須自己煮三餐
他說,每屆拓展營獲得約40至50名學生參與,除了第一天首餐食物已準備好,接下來的三餐都要靠學生親手烹煮。
“學生自己帶來的食物都被沒收,他們只能用老師準備好的食材烹煮食物,就算是他們不喜歡的苦瓜或茄子,也沒得選。”
他們也設計出玩遊戲累計分數的方式,由各學生小組決定以分數競投什麼食材,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與管理能力。
陳國豪觀察到,參加過拓展營的學生都比較有信心,更重要的是,那3天2夜的“折磨”,日後變成開心的集體回憶。
父母信任教師是關鍵
現代父母對孩子呵護備至,要孩子隨教師走到野外,父母可會放心?
關鍵在於,父母對這位教師是否信任。
陳國豪就說,獨中的環境下,父母與教師關係密切。特別是他曾是班導,許多家長知道他擁有登山經驗和背景,也信任他,放心把孩子交託給他。
所以,近年來舉辦拓展營或爬大漢山時,許多父母都不反對,讓孩子參與。
做足安全措施保障學生
儘管如此,基於野外環境難測,陳國豪每次帶學生登山時都做足安全措施,保障自己和學生。
他分享說,許多人登山時不把蜜蜂和土蜂當一回事,但其實,若被叮咬,可導致過敏,尤其是土蜂毒性較強。
因此,除了攜帶所需的配備,他帶學生登山時必定帶上急救箱和各類藥物,包括抗敏藥、止痛藥、消炎藥、止瀉藥、抗生素、風油等,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