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穿用度都漲價的今天,食品的漲價最為明顯,就連統計局也給出這樣的數據:3月的食品與非酒精飲料售價,比2月的4.1%更高,來到了4.3%,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
ADVERTISEMENT
雜飯和名牌包包,看來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東西,但你不知道的是,當雜飯靜悄悄的越賣越貴,名牌包包也一樣在漲價,這2種消費品竟然有一個“讓10億人驚呆”的共同點!
先看一組數據:大馬統計局給出了3月份的消費價格指數(CPI)是125.6,比去年同期的122.9增加了2.2,主要是因食品價格上漲。他們強調這只是“小幅增加”,理由是俄烏之戰導致原油供應不穩定,油價上漲所致,對全球經濟產生漣漪效應。
什麼是CPI?這又跟雜飯和名牌包包不夠賣有什麼關係?你有這樣的疑問,證明你有非常良好的邏輯思維。根據官方解釋,CPI是反映日常生活各種物價與開銷的指數,也是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之一,若超過3%就等同出現通膨、5%就是嚴重通膨。
這個數據也將成為政府在瞭解市場經濟動向,制定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數據。
看到了嗎?明白了嗎?3月的CPI增加了2.2,4月齋戒月時市場上出現的大規模漲價還沒算進去,來到5月食用油更是飆漲,5公斤食油的售價是前所未有的昂貴。你不說,我也知道10令吉吃不了有肉有菜的雜飯,到時統計局的CPI“破三望五”也沒毛病。
再來看另一組數據,讓你體會什麼叫“貧窮限制想像”:路易斯威登(Louis Vuitton)年初宣佈全球漲價,旗下所有產品調漲10至15%,經典款漲20%。這對沒錢買奢侈品的你和我,其實真的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事,但你一定在社交平臺上看見各大商場的奢侈品專賣店外大排長龍、在逛街時看見拎著奢侈品牌購物袋穿街越巷的有錢人,完美詮釋了所謂的“報復性消費”。
LV漲價了,Chanel、Hermes、Prada、Gucci、Dior統統漲價,有錢人嘴上罵罵咧咧,身體卻很誠實的趕往專賣店前,和大夥兒一起排隊,再把包包放上IG。
要知道的是,上述奢侈包包的售價是4位數,經典款漲個20%就變5位數,生產商總會給出堂皇的理由,讓你心甘情願掏錢買包包,更有人以“有錢投資名牌包,來日升值還能賺一筆”為由到專賣店前排隊。
漲價後的奢侈品,依然賣個滿堂紅。櫃姐朋友說,在官宣漲價後,店裡好多款式都賣光,經典款更是隻能付全款預訂,再等半年取貨,就算在官網預訂也一樣,就是讓你“有錢也買不到”。
本地奢侈品有多好賣?抱歉我找不到數據,但我找到奢侈品牌在2021全年財報數據:LV全年進賬640億歐元,是史上新高、Gucci全年實收176億歐元,比疫情前更好。
Hermes也不賴,為真正貴婦專訂“喜馬拉雅”包包的頂級奢侈品牌,全年銷售額近90億歐元,淨賺24.4億歐元,比疫情前增加了10億歐元。
冠病疫情沒打垮他們,人類的悲喜並不一體。更關鍵的是,無論是搶廁紙、搶食油,到排隊買名牌包包,他們心裡都明白這是被割韭菜,卻樂此不彼。
這就是“雜菜一碟10令吉喊貴、奶茶一杯15令吉照喝”的寫照。
在吃穿用度都漲價的今天,食品的漲價最為明顯,就連統計局也給出這樣的數據:3月的食品與非酒精飲料售價,比2月的4.1%更高,來到了4.3%,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
再細分些,雞肉漲了10.5%、牛肉漲了4.3%、傢俱、家庭用品與屋業管理漲3%;餐館與酒店業漲2.9%、交通漲2.6%、生活雜項漲1.9%、服務業也漲了1.1%。
對比奢侈品的漲幅,這些真的很小,卻比奢侈品“漲價還有錢買不到”更深刻與具體衝擊了廣大民眾,縱使過去買得起LV包包,也只能拎著它,去吃相對便宜的雜菜飯。
臺灣有“痛苦指數”,這裡有類似的“憂慮指數”(NWI),2020年的指數是0.79(最高1),逼近0.8不健康水平,當時主要是因疫情與行管令造成失業與社會經濟問題壓力所致。
看到了雜菜飯與奢侈品的共同點了嗎?美國前總統里根在1980年參選時,總會問選民“現在的你,比4年前過得更好嗎?”上屆大選已經過去4年,我和你的答案,是一致又篤定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