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來臨之際,或許我們能夠有所反思,想想自己在孩子與教師之間所扮演的角色。但願家長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能成為與教師們良好配搭的“夥伴”,一起好好“教育”及“培育”下一代。
ADVERTISEMENT
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總少不了父母與教師的參與,他們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父母,教師與孩子之間,其實有著緊密的三角關係。只是現今社會,孩子們大多在雙薪家庭中成長,父母需要外出工作,也只能將孩子們送往補習中心或安親班。教師與孩子們相處的時間也逐漸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慢慢取代了父母的角色。這種現象其實並不健康,但卻是現實生活中的趨勢。
我有時候在想,我們對於生兒育女或生兒養女的精髓,到底瞭解多少。把孩子生出來後交給父母,保姆,或安親班,然後自己就撒手不管,照常過著自己“私人”的生活,享受著自己的私人空間,就大功告成了嗎?我們真正能陪伴孩子們成長與學習的時間,究竟有多少?
當父母有意無意的將養育及教育孩子的大部分責任都推給教師時,“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本該是讚美的話,也成了對教師的一種“情緒勒索”。特別是兩年的瘟疫年,全然改變了原有的教育方式。線上課程替代實體課後,一些家長似乎找到了理由,把本該由父母所承擔的責任,合理化的推卸給教師。家長工作繁忙無暇兼顧孩子的作息時間與課業進度,竟然連孩子自己睡不醒沒上網課也怪罪教師,甚至透過WhatsApp責怪教師沒有叫醒學生,似乎顯得有點無理取鬧。
教師工作量繁重,以至於無法全心全意的專注於教學,這已非什麼新鮮事。撇開準備教案,備課,批改作業等等這些放學回家後才能好好完成的分內事不談,現今教師仍需耗時耗力處理各種額外事物。他們有開不完的會;上不完的在職培訓(LDP);處理不完的報告與文書工作;還需要化身為“兼職攝影師”,為所有活動或會議拍照打印,並附加在報告內為證;學生上學放學也需要在校門外協助指揮交通;可謂十項全能。而這些老調重彈的問題,在5年10年後,是否一如既往?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通訊應用程式的普及化,帶給了大家各種便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教師帶來困擾。很多時候,教師回家後仍需要花時間回覆家長們如“奪命追魂”般,一則接一則發過來的信息。叫人抓狂的是,一些家長髮信息的時間,居然是三更半夜凌晨時分。教師彷彿也需要24小時全天候命,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教師就如同花圃裡的園丁,盡心盡力的對園內每一朵小花小草細心呵護,用心栽培。就好比那位在柔佛哥打丁宜任教的女教師,因感染冠病後罹患嚴重氣喘,需要長時間依賴製氧機(Oxygen Concentrator)提供氧氣輔助。即便患病後遺症纏身,她仍舊堅持到校,在戴著氧氣面罩的情況下,為學生授課。如此敬業且熱愛教育的精神,著實令人感動。
另一位在吉隆坡某國中任教的教師,還未來得及等到學生們考完SPM,就已離世。10多名學生在考完SPM最後一張試卷後,一起去到墳場,圍坐在那位教師的墳墓,為她祈禱,紀念她。她想必是一位親切善良,願意無私付出,奉獻一生教導學生的好老師,才會讓自己的學生們如此懷念與不捨。
孩子的誕生與成長,蘊含著孕育,生育及養育的珍貴過程。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育”字,代表著長期的陪伴,栽培,教導與訓練。可見“教育”在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或缺的。養不教父之過,生而不育,或養而不育,實為失責。而我們似乎都忽略了 “育”這一環其實遠比“生”或“養”來得重要。
教師節來臨之際,或許我們能夠有所反思,想想自己在孩子與教師之間所扮演的角色。但願家長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能成為與教師們良好配搭的“夥伴”,一起好好“教育”及“培育”下一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