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16/05/2022

乌克兰

战争

复活节

Lidiya

乌克兰

战争

复活节

Lidiya

【烏克蘭自由之戰/02】“歷史不斷重複,我們一直為自由而戰。”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黄玲玲
【乌克兰自由之战/02】“历史不断重复,我们一直为自由而战。”
5月3日,社運分子在基輔示威要求各國籌備人道走廊,疏散平民。

馬來西亞烏克蘭文化協會的東正教復活節聚會上,一名烏克蘭人向我解說耶穌復活的故事,跟著提到小麥等農作物每年收成,象徵大地週而復始地復甦。他語氣漸漸激動起來,“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那麼多人失去了生命,我們還是堅信邪惡最終會被打敗,我們終究會重生(resurrect)!”

4月24日東正教復活節那天,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2個月。在東歐最重要、最神聖的日子,戰火沒有停歇。問主席莉迪亞(), 為什麼烏克蘭人能那麼奮不顧身,熱切追求自由?她回答,“我們不是準備好赴死,而是從沒打算放棄自由。”

ADVERTISEMENT

問莉迪亞是否還記得2月24日戰爭爆發那天的情景?她當然記得,人在辦公室,從臉書上刷到開戰的消息。“真的很心痛,但是一種很難以言喻的感覺,試想你坐在很平和的環境,那裡的平房被炸燬,而且戰爭直接從首都基輔開始……”當下她無能為力,只能和當地親友以及旅居馬來西亞的同鄉聯絡,互通消息。

烏俄關係緊張多時,莉迪亞坦言,國人早就料到戰爭會爆發,只是遲早而已。“但我想提醒全世界,對我們而言戰爭並非始於今年2月24日,早在2014年的克里米亞和頓巴斯戰爭就開始了。”也就是那一年7月17日,馬航MH17班機飛過烏克蘭東部親莫斯科分離主義分子控制的區域上空,被一枚來自俄羅斯軍事基地的山毛櫸導彈擊落,機上298人全數罹難。

“歷史能證明,烏克蘭從很久以前就展開自己的旅程,只是很不幸地,她一直被周邊國家侵蝕。”莉迪亞說的歷史,是以首都基輔建城開始東斯拉夫文明,隨後國土先後被蒙古韃靼、奧斯曼土耳其、波蘭、立陶宛、日耳曼和沙俄瓜分侵佔,直到1991年蘇聯瓦解,才真正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座位於肥沃黑土的國度,坐擁天然資源,又是黑海的咽喉,是各方相爭的戰略地位。“這是幸,也是不幸。”

翻看烏克蘭的歷史,經歷太多戰事,莉迪亞說,“我們其實只是想保有自己的土地,保護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從沒想要擴充土地佔領他人的地方。”她又重複“很不幸地”,歷史不斷重演,烏克蘭人又一次拿起武器捍衛家園。

【乌克兰自由之战/02】“历史不断重复,我们一直为自由而战。”
莉迪亞:我們不是準備好赴死,而是從沒打算放棄自由。
【乌克兰自由之战/02】“历史不断重复,我们一直为自由而战。”
活動上,烏克蘭朋友高唱國歌,併為逝去的生命致哀。

經歷切身之痛,才知道自由可貴

於是問起莉迪亞,為什麼烏克蘭人能那麼奮不顧身,熱切追求自由?她說,自由、烏克蘭的國族身分認同,就存在每個人的DNA裡。“因為每個家庭,我們的祖先、祖父母、父母都揹負著一段歷史。”

沙俄和蘇聯時期人們被流放到西伯利亞;1932年史達林的農業集體化運動,農作物全部收歸公有,造成烏克蘭大饑荒,700萬人死亡;還有大約70年前的二次世界大戰,到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烏克蘭每一代人都經歷重大歷史事件,他們切身失去過自由,才知道自由可貴。“那些明明都是很慘痛的經驗,歷史不該重複,我們卻再次面對戰爭。”

莉迪亞這一代揹負的是烏克蘭脫離蘇聯獨立的歷史。她出生於蘇聯瓦解前,當過7年的蘇維埃孩子。“蘇聯是很‘人工’(artificial)的世界,每個人都被洗腦成活得很開心,其實沒有自由、選擇、意見、言論自由。”她的語氣嚴肅起來,“我希望遠遠不會重臨那個時代。”

她印象特別深刻,小時候,媽媽和姐姐曾站著排隊48小時才買到一雙新鞋。在蘇聯時代,任何事物都是有限的,食物不是用買的,而是用固本換的。“你不能穿‘外國’的服飾,會被當作叛國。”她見我一愣就馬上舉例,牛仔褲是美國商品,穿上就是叛國。“那真的是很艱難的時代,5分鐘內很難解釋。”

【乌克兰自由之战/02】“历史不断重复,我们一直为自由而战。”
烏克蘭慶祝東正教復活節,必備復活節麵包,擺進編織籃裡。
【乌克兰自由之战/02】“历史不断重复,我们一直为自由而战。”
在馬烏克蘭朋友各拿一顆復活節彩蛋,準備開始彩蛋對決。

建築毀了可以重建,但生命不能重來

“但我記得特別清楚,蘇聯解體後,突然之間我們學校恢復講烏克蘭語,可以學烏克蘭文,可以上教堂。”莉迪亞坦言,剛獨立的日子烏克蘭人並不好過,人們一夕之間一無所有,她父母的存款也一夕全數蒸發,成千上萬的人都一樣。工廠紛紛倒閉,人民失業,需要出國找工作。不管是工程師、醫生、教授還是沒有學歷的人,為了生存什麼工作都得做。

“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重建,即便如此我們都不後悔,因為我們擁有了自由。”莉迪亞相信家國的復原力,過去30年他們就曾重建家園,使她變得那麼美麗。然而讓她最難過的不是摧毀塔樓、建築物,而是每天在戰火中逝去的生命,以及許多受傷、殘疾和心靈受創的孩童。“建築物毀了我們可以重建,而且我們已經不止重建一次,但是生命是不能重來的。”

【乌克兰自由之战/02】“历史不断重复,我们一直为自由而战。”
4月30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地區萊曼的平民,乘坐巴士逃離戰區。(圖:美聯社)
“我們能做的太少了,只能看著生命逝去……”

莉迪亞定居馬來西亞13年,母親和她住在一起,妹妹則在波蘭邊境擔任志工協助烏克蘭難民。她的表親還在烏克蘭,把家中長輩和小孩送走後,留在烏克蘭走上戰場。

“其實真的很難形容自己的心情。”請莉迪亞嘗試形容自己的感受,她找不到任何詞彙,只能竭力形容身心狀態:

“過去這兩個月沒有一天是開心的,感覺很難去享受任何事物,或者說,享受當下是不對的。因為我們離烏克蘭太遠,能做的太少了,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就只能一直看著生命逝去、城市殘垣、食物短缺……

每一天心中都會有個夢,‘就讓今天成為最後一天吧!’,但這個夢已經做了2個月。你不能好好吃、好好睡,做什麼都不能享受。其實我並沒有在受難呀,我在安全的國度,我的孩子、家人都安好,所有事都好好的。但就是一直睡不好,不能平靜下來。

這是我一個生活正常的人的狀態,試想想,那裡的人遭遇了什麼?”

【乌克兰自由之战/02】“历史不断重复,我们一直为自由而战。”
等待被安置的平民。莉迪亞認為,家園可以重建,但逝去的生命,受傷的心靈是難以復原的。(圖:美聯社)

她的女兒是烏印混血兒,在馬來西亞生活、受教育,是馬來西亞人。莉迪亞認為有必要讓女兒知道家鄉烏克蘭的戰事,“我希望不管什麼國家、文化背景的人都應該學習歷史,歷史不應一再重演。”

女兒才11歲,很難消化那麼多嚴肅的議題,但莉迪亞很驕傲女兒能明白侵略行為怎麼摧殘生命,“我不是教她去恨或去侵略,而是學習和理解這件事。”她由衷希望女兒這一代能夠理解戰爭帶來的破壞和犧牲,讓下一代更安全。

“這段訪問,其實我在想用什麼較正確的詞彙,不要顯得挑釁或想掀起衝突。”訪談最後,談及烏俄以外的世界,以及馬來西亞民眾一些兩極的反應,有人支持被侵略的烏克蘭,也有人支持出兵侵略的俄羅斯。莉迪亞這麼說。“我們不怪任何人,那都是因為他們背後的宣傳機器。”

這個基因裡流著自由的烏克蘭人認為,國家宣傳機器讓俄羅斯人住在一個完整的泡泡裡,他們沒有更多社交媒體得知外界的消息。“或許他們應該自問,‘Why the whole world is refusing you?’(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回絕你?)”

相關報道:
【烏克蘭自由之戰/01】身處異鄉心繫祖國,烏克蘭人沉重迎復活節
【烏克蘭自由之戰/03】烏克蘭駐馬大使奧歷山大:“自由存在於我們的DNA,沒有人能打敗我們。”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