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有好幾次聽到類似的說法、類似的抱怨──為什麼過了五六年之後,這些電臺還在播著同樣的歌曲啊?
ADVERTISEMENT
其中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採訪一位大馬音樂人時從他口中聽到的。他離開了大馬,到國外音樂領域發展,相隔5年後,終於有機會回家一趟。於是他在抵達大馬後打開了電臺,聽了一段時間,卻驚訝發現,電臺播放的歌曲竟然和5年前幾乎沒有變化。說著那段話,他氣憤又無奈。
他的描述,我能夠想像,你應該也可以。過去這幾年因為出國留學,我也來來回回了大馬好幾次,確實每次回家,在打開電臺時還是經常會聽到差不多的歌——Déjà vu,好像在哪裡發生過。但並不是夢裡,它真的發生過。而且這情況還不只發生在一個電臺,是好幾個,只好扭著旋轉鈕,繼續切換另一臺。
如今的音樂生態,相較兩年前,早就已經出現顛覆的變化,相較於過往依賴音樂媒體或購買唱片的管道,在串流與演算法的崛起後,聽眾的聆聽習慣呈現了主動到被動式的吸收,而目前正處於轉型的階段。換句話說,作為播放、書寫、宣傳音樂的媒介,即使我們的影響力面臨式微,但依然掌握著少數的力量,在推動音樂的角色上,其重要還有著一定的分量。
可喜的是,這個轉型過程中,大馬這幾年來也湧現了不少新音樂媒體,像是“music boleh”、“TAMA臺灣東協造音行動”、“音閱SOMUSICS”、“動態度”等;此外,也出現了好幾個性質不同的音樂節,推動更多可能,讓大馬聽眾在聆聽音樂這事上,有更多元的選擇。
記得那位音樂人總結說,如果媒體只是一直播放一樣的東西,久而久之,聽眾的視野也就會越來越狹隘。如今隨著音樂生態的變化,大馬電臺也應該跟上腳步,多去涉獵與關注新作品,不一定要播放所謂的“好音樂”,但請不要可惜了更多的音樂;即使面臨串流與演算法的出現,但要記得,在一個社會里若只有一種聲音,那是很不健康的。對聽眾的耳朵來說也一樣。
更多文章: Chris/關於EDM製作人的13道FAQ Tom Phan/〈直到我們遇見愛〉用3種語言打破“語言的牆”? 林佚/專業比稿人 ian/Forceparkbois《Lotus》嘻哈,從國境之南談起 林佚/有一隻馬來魔──Dato' Maw Tom Phan/Yuna《Y1》在探索的路上,我們尋找著“Y” Chris/進入EDM電音世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