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亞獨立以前,我們父輩經歷了波譎雲詭的動盪局勢,從日軍侵馬、日據時期、馬共與英軍對峙、全馬進入緊急狀態、到華人新村成立,這十餘年間(1942-1957)的艱苦滋味,唯當事人自知。Gary Lit Ying Loong,列英龍的新著《If the Sky were to Fall…》(下文譯為:《假如天塌下來……》)根據其父親列金松(1929-2015)的口述,記錄這段時期,近打穀華人絕境求存的故事。
ADVERTISEMENT
雖說《假如天塌下來……》是一部個人回憶錄,但作者近乎小說筆法的敘事技巧,將許多歷史事件與人物栩栩如生地還原呈現,使此書更像是一部歷史小說。
故事主人翁列金松在日軍侵馬時,跟隨家人逃難至地摩華人義山附近山洞,與另外兩戶鄰居穴居逾一年,躲避戰火。年僅12歲的他,必須學習野外生存技能,這期間不只面對蚊蟲和猛獸的威脅,還得忍饑受餓,生命朝不保夕。
列金松在穴居期間的結拜兄弟阿強,因妹妹遭日軍強姦而自殺身亡,導致阿強選擇“上山”,加入由馬共組成的馬來亞人民抗日軍,欲討回公道,仗義洩恨。
即使日軍投降後,阿強仍決意追隨馬共武裝分子,轉向與英政府對抗到底。列金松在保衛團輪值期間,曾在地摩警察局與馬共發生槍械鬥爭,差點誤殺阿強。列金松後來改行當巴士站長,在前往安順路上巧遇阿強與黨員攔截巴士,強制乘客下車,並且焚燒巴士,作為對英政府的抗議。
兩種人在建國史中交集
列金松代表的是一般平民百姓,尋求安穩的生活;阿強則代表著寄望透過共產主義思想,追求正義的青年。兩種類型人物在建國曆史中交集碰撞、然後分道揚鑣,這其實是普遍父輩的集體經歷,能被訴諸文字的僅佔少數。
作者在呈現這兩種類型人物的故事時,並未對特定的思想主義抱持立場,更多篇幅著重在勾畫人物內心的掙扎。若要說立場,作者有意批判的是英政府,從日軍入侵,英軍無力抵擋;到馬共從抗日轉向抗英;甚至於華人在新村遭遇惡劣的對待,英政府都是責無旁貸。
書名《假如天塌下來……》取自作者祖父的人生座右銘:“天掉落來,當被蓋。”這句廣東俚語恰恰反映書中的大馬華人,在歷經日軍暴行、馬共威脅等各種無法掌控的命運面前,仍能化被動為主動,以樂觀堅韌的心態,存活下來。
此書結合地方史與回憶錄的元素,用語淺顯易懂,作為認識與瞭解華人在馬來亞獨立前所面臨的挑戰,是一部相當大眾化卻又引人深思的入門書。
(後記:作者列英龍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退休教授,此書付梓後,作者曾走訪吉隆坡、怡保、檳城各大城市,舉行新書發佈會。作者也組團帶領讀者親臨書中提及的事發地點,如位於金寶的綠脈戰壕、華人義山、英華學校、地摩的華人義山和警察局舊址等,不遺餘力維護和推廣這段不該遺忘的歷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