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8:26pm 17/05/2022

叶福炎

蕉风

叶福炎

蕉风

葉福炎 / 冷戰與《蕉風》的時代意義

作者:叶福炎

在林春美教授《蕉風與非左翼的馬華文學》一書之後,《蕉風》所具有文學意義上的重要性,開始獲得一定規模的學術研究基礎。不僅是文學史的某個切面,它幾乎參與並見證了整個馬華文學史的發展。雖然2016年也曾舉辦針對《蕉風》研究的研討會,但如同過去所說的,這方面的學術累積甚少,也一直是待探討的對象與領域。今年4月,《冷戰、本土化與現代性:蕉風研究論文集》一書的出版,無疑是一種階段性研究成果的展現。

ADVERTISEMENT

《冷戰、本土化與現代性》乃集合眾人之作,除了來自不同學門的研究者,也有兼具蕉風編輯與研究者雙重身分的作者。如此多重的身分交織成不同的觀點與視野,也進一步凸顯《蕉風》自冷戰背景下所創辦的時代意義。那些經由文學與政治所交互形成的課題,即黃錦樹於緒論指出的:馬來亞化(本土化)、現代性(現代主義)、文學的自主性、大眾化。

論文集的內容一共分為3輯:冷戰與國族想像的討論、編輯的思想及其實踐、現代主義在馬來(西)亞的發展路徑與可能。在輯一的內容,王梅香〈香港友聯與馬華文化生產〉一文列為首篇,除了是作為一個文學雜誌大背景的陳述,藉由文化中介理論指出香港友聯人於馬新的文化實踐;而接續著莊華興與林春美二人則是分別指出,南來文人實踐的背後其國族的想像乃是不同路徑:前者是左、右翼思潮的角逐;後者是本土的、馬來亞化的實踐。除了行動者及不同想像的路徑,黃國華從【採風】欄位的文本及其翻譯,探討《蕉風》是如何參與並回應當時的國族課題。

在輯二的內容中,4位作者分別討論了《蕉風》編者的寫作及其思想實踐。賀淑芳論方天的寫書主義書寫、林春美論白垚的再南洋、鄧觀傑論黃崖的大眾化實踐、張錦忠論陳瑞獻的現代主義運動——這些論述分別呈現不同時期的《蕉風》及其時代脈絡,與其所需回應的課題。同時,作為馬華文學史的側面,它讓原本隱形的文學場域輪廓得以浮現——那些左翼文學的陣營,只是這還有待進一步的探勘與討論。

現代主義:馬臺的文學交流

《蕉風》經常被當作是現代派的陣營。除了預設寫實派作為對立面以外,它幾乎是不證自明的存在。如此的宣稱,正是黃琦旺試圖要反駁的。她認為,馬華文學有屬於本土的現代主義的可能;郭馨蔚則是指出《蕉風》的一波現代主義展現了馬臺兩地的文學交流,包括了作品引介與思潮推動,當中白垚的新詩再革命是重要證據。從文學接受與影響的角度,李樹枝嘗試論證余光中在《蕉風》的登場是一種馬華現代主義文學的階段性發展。最後,張光達的論述可視作為是對現代主義之後馬華新詩的一種診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