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詐騙集團取得資料,先追蹤資料人的父母、家人等背景信息,歸納彙總比對後,做統計交叉分析,就能輕易查清資料人的祖宗八代,之後再用“克隆技術”(Clone)複製資料人的“聲音語調”,接下來,我們面對全國全面詐騙的局面會很難收拾。
ADVERTISEMENT
是的,是兩千餘萬名國人的個人資料外洩,不是兩千餘人!你沒看錯也沒聽錯。
話說一名數據庫賣家自稱掌握了國民登記局及選舉委員會的資料庫,舉凡從1940年至2004年間出生的2250萬名大馬人的身分資料,全握在這個賣家手上。
這些資料不只限於身分證號碼,內容還包括姓名、年齡、照片、地址、電話號碼……合計20個項目,堪稱琳瑯滿目。賣價也不貴,報價1萬美元,摺合4.37萬令吉,每個人只值0.0019分,還真夠廉價的!
如果詐騙集團取得資料,先追蹤資料人的父母、家人等背景信息,歸納彙總比對後,做統計交叉分析,就能輕易查清資料人的祖宗八代,之後再用“克隆技術”(Clone)複製資料人的“聲音語調”,接下來,我們面對全國全面詐騙的局面會很難收拾。
因為來電者的聲音就是你的家人(聲音已事先被克隆),騙取匯款時“屏蔽”你的家人(或關係人)的電話或聯絡方式,由於“時間緊迫”,錢就這麼匯出去了!
這些案件在國外已經發生,事態之嚴重真的不是“過溪買酒等閒事”,將來我們接聽的電話“只恐客來非當家”,非法集團用網絡與電話詐騙錢財?猶如反手摺枝!
內政部長韓沙再努丁透露,國民登記局在個資外洩事件爆發後,立即展開調查,發現相關賣家的“國人個資”是從其他管道取得,而不是直接取自資料庫。
韓沙的談話中透露了令人擔心的信息,他的意思是,國民登記局不會外洩個人資料,但其他機構是有可能。因為為了便利其他政府機構使用,這些機構是可以直接從登記局取得國人個資。
目前已經外洩的2千萬餘筆國人個資如何取回?就算亡羊補牢,也來不及了。
國民登記局必須立即檢討,並加嚴管控政府各機關提取國民個人資料的作業程序(SOP),包括向登記局提取個人資料時的申請、提取、應用、管制、監督、使用後銷燬的程序。
畢竟,去年9月底就發生一起涉及400萬筆資料外洩事件,這意味著國內個人資料管控出現嚴重漏洞。到底我們還有多少涉及國家安全機密的資料可以輕易洩漏?
我國是東盟10國中,第一個全面實施個人資料保護法規的國家,早在2013年11月15日起就正式施行“個人資料保護法”(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 PDPA)。法令明確規定,任何因商業往來而取得他人個資後,在我國境內使用時,必須遵循相關法令的規定。否則,將可能面臨50萬令吉罰鍰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同年的“個人資料保護命令”(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Order 2013)更規定,通訊業、金融業、保險業、健康、遊樂業、運輸業、教育、直銷業、服務業、不動產業、公益事業等11種行業別的資料使用者,必須在2014年2月15日前向個資保護委員會註冊並取得執照。
當政府對私人企業使用個資的管制如此嚴格,但為什麼官方部門卻可以輕易讓個資外洩?真是匪夷所思。我們不能不追究失職官員的責任。
科技的進步,前述的20項個人資料的外洩只是冰山一角,將來很可能連帶信用卡號、銀行帳戶資料,以及用於各種網絡服務認證上的帳號與密碼,都有可能跟著個資外洩。如前所述,如果這些資訊落到惡意的第三方手中,免不了會發生隱私受到侵害、財物損失、被他人利用成為“不知情的加害人”!
政府大員們不也常呼籲民眾平時小心運用及管理個人、家人、友人、公司的個人資料。今天,政府怎麼會捅出這麼大的婁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