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20日訊)大馬公共衛生醫藥專家協會(MPHP)再納阿里芬說,國內手足口症(HFMD)病例暴增,與政府鬆綁冠病防疫措施有很大的關係。
他向網媒《透視大馬》說,隨著託兒所及幼兒園重新投入營業,手足口症的病例也隨之上升。
ADVERTISEMENT
目前託兒所、幼兒園及學校已全面重開。
再納阿里芬說,手足口症具有高傳染性,雖然病發時並不嚴重。這類病症的症狀是發燒、喉嚨痛、口腔、手和足部起泡疹,惟患者通常在一、兩個星期內會康復。
“極少數會陷入嚴重的併發症如腦膜炎、肺部問題或心臟病。”
他提醒家長,讓孩子維持乾淨衛生的習慣,尤其是勤洗淨雙手,保持服飾乾淨清潔便可遠離上述病症。
另外,資深兒科顧問醫生拿督阿瑪星說,目前手足口症是沒藥物可醫治的,疼痛及發燒只能服用撲熱息痛(paracetamol)。
他說,在病發7至10天后,患者病情會好轉;這類病症很少會惡化陷入神經系統併發症或心肌炎等重度病情。
他透露,由於過去兩年人們一般都高度重視衛生意識,戴上口罩及使用有酒精含量的搓手液,所以手足口症病情受控。
“這意味著,當時潛在染病的兒童並沒被感染手足口症。”
他說,隨著學前教育機構的重開及兒童有更多的相聚時間,預料會有更多兒童感染手足口症。
因此,他提醒學前教育機構的負責人和員工,應每日密切關注兒童是否出現手足口症的症狀;同時也禁止他們共用餐具。
DoctorOnCall平臺的醫生黃晉(譯音)說,多數手足口症源自託兒所、幼兒園及學前教育機構。
他說,防疫時期落實的行管令(MCO),有效防止兒童被感染該病症,“重開後,孩子到託兒所或幼兒園便很容易被感染。”
他也說,由於病毒是透過唾液及水泡液傳播,所以父母親需讓孩子知道,勿共用別人的餐具或物品,並經常使用肥皂洗手。
“父母也應教導他們辨別手足口症的症狀。一旦顯示,就應馬上送到診所或醫院診治。”
他也促請託兒所和幼兒園當局,一旦校內出現感染源頭應上消毒清理,並確保桌椅和玩具表面清潔衛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