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從來只升不降,期盼著政府或任何一方出手管制物價,只會換來幻樂,那些為了管控物價而投入天文數字的津貼都打了水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百姓沒得多少好處。
ADVERTISEMENT
在收入與日常食物開銷不對比的年代,吃不起的未來,是我們的集體憂慮。
“你別亂說,誰告訴你我們吃不起了?你週末去點心店、高級酒店自助餐廳、酒家、宴會廳、網紅店、一道菜幾十塊錢還不是一堆人在吃,小販中心甚至沒有位子呢……”對啊,我們在過去長假和長週末都看見食客坐滿堂食位子的“盛況”,每一桌都坐滿坐好,每一間都是滿滿當當的人頭,誰說物價漲了也吃不起了?
去年“掛白旗”運動記憶猶新,如今餐館食肆一位難求,到底怎麼回事?如今每天都有人埋怨物價高漲,雜飯隨便拿都要10令吉,同時你也親眼看見奶茶店依然生意火紅、網紅店主做到發脾氣、酒家的名菜要價數百令吉依然賣斷市的趣事,真會讓人懷疑是否活在多元宇宙裡。
人類的悲喜並不一體,我們的消費行為,也不足以反映物價高漲後的實況。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數據:畢馬威(KPMG)指出,在2021年第四季時,消費者的食材開銷增加了22%,其中肉類價格大漲,幾乎佔了食物類漲幅四分之一,食油更是飆升至歷史新高。那斯達克(Nasdaq)分析物價高漲現象後,列出一長列的漲價肇因:全球供應鏈吃緊、供不應求、工資、能源、運輸費上漲、低利率、國家銀行調息、貨幣政策、氣候變遷、俄烏戰爭等等,每一項都是那麼堂皇又無可奈何。
高深難懂的數據看得你腦袋生疼?我換個說法:都說家庭主婦對物價起落最有感,她們知道今天的青菜、豬肉雞肉比昨天貴了多少仙;她們也知道魚類海產已經成了餐桌上奢侈食材;她們更知道如今的罐頭食品非常昂貴,沙丁魚就快賣10令吉以上了;以前慣用的名牌食油更是翻倍的漲,只能默默的拎起一包2.50令吉的包裝食油,“反正吃不出”。
她們掂量著手裡的鈔票還能撐多少日子,她們都說:以前沒錢吃麵包,現在沒錢吃麵包。這是真實語。
在有人揮金如土,有人艱苦度日的時代,乾飯這一人生大事,漸漸成了人生一大難事:就快吃不起了。
從農曆新年起,我們在購買日常食品時,一定會發現怎麼手上的鈔票越來越小,過去100令吉還可以對付一家子一週的基本食材,如今卻買不到幾樣東西;過去上館子吃飯,可以“犒賞自己”為自己加雞腿,如今看著餐牌上的價錢,你發現怎麼靜悄悄起價了。無論是自己下廚或外食,越來越貴又變小份的食物都讓人很有感,這一次糧食漲價及通膨會持續多久,一如名牌食油是不是即將漲到5公斤賣60令吉,沒有人能給出篤定的答案。
物價從來只升不降,期盼著政府或任何一方出手管制物價,只會換來幻樂,那些為了管控物價而投入天文數字的津貼都打了水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百姓沒得多少好處。
食材價格節節上升,與通膨交互衝擊著人民,對努力從後疫情中復甦經濟的大馬政府來說,不啻是一大打擊。
想要在糧食漲不停的時代中吃飽吃好,就得做好賺更多錢,付出更高價格的準備,畢竟政府的津貼並不實際,政府的援助金更是杯水車薪,繼續派錢給B40群體,也應付不了一碟雜飯要10令吉的貴食時代。
曾在社交媒體上讀到一則來自中國的網文,我摘取數段:
商務部發文鼓勵家庭儲存一些必須品,如干糧、油醬、防疫用品如口罩、日常用品如牙膏等。網民則建議今年不要做4件事:不要投資房產、不要砸重金創業、不買股票、不舉債。
中國國情未必適合大馬,屯糧也只能應付一段日子,過後還是得用新的價錢買貨,除了開源增加收入去應對高價時代,你有什麼良方對策嗎?
(編按:乾飯,即“努力吃飯”的網絡潮語,源自川渝、雲南地區方言,後因抖音博主常用而走紅,並延伸各種有梗潮語,如“乾飯人、乾飯魂,乾飯才是人上人”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