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簿并非不重要,但凡事都需要有个限度,适可而止,可别落得有“量”却无“质”的窘境。过多的作业簿,让老师忙得焦头烂额,也将老师们初衷里的那股热忱,逐渐消磨掉。
ADVERTISEMENT
教育部其实早在2000年已发出《小学作业簿应用》通令,禁止小学第一阶段的学生使用作业簿。而小学第二阶段的学生,每一项科目(马来文、英文、数学、科学和华文或淡米尔文)也只允许额外购买多一本作业簿。然而,这项通令在当时似乎名存实亡,并没有被严格执行。直到2017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宣布,从2018年1月1日起,严厉执行相关通令。其实这项措施,我乐见其成,因为将有助于摒弃应试教育,迈向素质教育。
华小作业簿过多的问题已是老生常谈。即便教育部下达“最后通牒”,却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学校如今自行设计并“出版”所谓的“模组”(Module)。而这一本本的“模组”,其实根本就是变相的“作业簿”。教育部这边厢致力于减轻学生书包重量,校方那边厢不断的增加学生作业簿。就连一年级的学生,单在上半年,就需要购买多达20本的作业簿。
这种现象,无形中增加了老师们的教学压力。学生被迫购买作业簿,老师也被迫一定要将购买的作业簿教完,导致老师们拼命的“赶功课”。无论是老师或学生,都被堆积如山的作业簿压得喘不过气。老师不再有时间设计各种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学生也沦为“机械式练习”下的牺牲者,直接的扼杀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在程度上本来就有所不同。较为优秀的学生,学习与掌握能力较强,也有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为缓慢。因此,若要全面顾及每一位学生的进度,老师会针对不同学生以不同方式给予适当的教导。作业簿一旦增多,教学将变得更加形式化,欠缺温度且毫无新意。老师不再能够腾出更多时间,调整本身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2011年推行小学标准课程(KSSR),在当时可算是教育大改革,实行至今已迈入第11个年头,而今年也将全面采用小学标准课程修订版(KSSR Semakan)。当年推行KSSR的宗旨,在于以有趣且具有互动性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能掌握读、写与算的基本技能。KSSR同时也强调快乐学习,培养学生高阶与革新思维,并激发学生逻辑思考及想象。海量的作业簿,非但无法让学生灵活运用高思维,更甭说是快乐学习。这不是与教育发展大蓝图背道而驰吗?
今时今日的教育,应该注重的是整体表现,不单是学术表现,课外活动与人格素养皆同等重要。若“教育”只是着重于作业簿里的作业练习,继而导致作业簿过多,将剥夺教学时间,甚至让学生误解,认为教育与学习,就等同于那无穷无尽的作业簿。当孩子逐渐失去兴趣,则无法培养自发性自主学习的态度与习惯,这对于他们往后的学习认知,影响深远。
作业簿并非不重要,但凡事都需要有个限度,适可而止,可别落得有“量”却无“质”的窘境。过多的作业簿,让老师忙得焦头烂额,也将老师们初衷里的那股热忱,逐渐消磨掉。华人有句老话,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但只着重作业簿的教育,却显得苍白贫瘠。
教育需要回归根本,也需要与时并进。让老师在轻松且开心的环境下为学生授课,寓教于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终生受用。切勿让作业簿绑架了老师们的专业,也绑架了学生们的童年。老师活过来,学生也就活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