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別把時間浪費在討論“種不種哥冬葉”,農業部門應該劍及履及,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去看看人家是怎麼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ADVERTISEMENT
首相依斯邁沙比利將原定於每週三召開的內閣會議,提前至週一舉行,以便立即討論國內糧食短缺和通貨膨脹問題,研擬短期與長期的解決方案。
這一回的糧荒和通膨,應該是我國自獨立之後,民眾最有感覺的一次。除了油價和少數統制品被政府管制,而得以暫獲喘息機會,其他東西無一不漲。以被限制漲價的肉雞為例,飼料上漲使得養雞業者減少飼養,如果不調整雞價,“供應短缺”是必然的結果。
我們先從全球糧荒說起,去年,全球有53個國家,1.93億人口面對嚴重的糧食短缺問題。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糧食(大麥、小麥、玉米、葵花子)的供應鏈中斷,兩個國家的戰爭就能引起糧荒,顯見全球糧食供應鏈的結構脆弱。
除了直接的糧食供應,影響糧食產量的俄羅斯“鉀、磷、氮肥”也因戰爭限制出口而嚴重短缺;加上氣候變化影響,今年的糧荒危機延續的時間恐怕會很長。
聯合國糧食署主任比斯利警告說:“嚴重的饑荒正飆升至歷史最高水平,幾十個國家數以億計的人口已經走到飢餓的邊緣,我們迫切需要緊急的資金挽救這場全球糧荒,否則會為時已晚!”
大馬或許不在嚴重糧荒的國家之列,但我們逃不過通貨膨脹、物價上漲、部分糧食短缺的困境。
我們先從經濟層面說起,去年大馬進出口貿易額2.2兆令吉,貿易順差達到2526億令吉,兩者都創下歷史新高點。與其說貿易順差創紀錄是因為石油、棕油、電子電氣產品出口增加所帶動,不如說是令吉貶值有利出口。
令吉兌美元匯率長期在低點盤旋,國人必須面對進口商品價格長期高企的現實。當天下太平,沒有戰爭,全球物資供應充足,進口物價的漲幅不會那麼明顯,我們就會無感。
但一發生戰爭,糧食供應不足、農作物缺乏化肥導致產量銳減(農業和吃飼料的畜牧業一起遭殃)、石油和天然氣短缺,價格上漲導致製造業和運輸業成本增加……,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引發全球通貨膨脹。
政府應對通膨和糧食(部分)供應不足,能採取的對策不多。其一,必須穩定令吉匯兌美元匯率(比方說1:4.0),以抑制進口商品價格。
其二,尋求糧食(或飼料)替代品,或用合理的補貼方式抑制民生必需品的價格(例如阿茲敏提出開大房車只能添加RON97,把補貼政策迴歸合理化,政府再將節餘款項轉為補貼中下階層的生活必需品)。
其三,節約開銷,減少浪費;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發佈的糧食浪費指數報告,2019年全球浪費10億噸食物,有高達17%食物最後被丟進垃圾桶。這是全民應該避免的。
至於長期而言,大馬必須從農作物種植多元化的方向努力。目前,大馬耕地面積485萬公頃,其中油棕佔耕地面積41%、橡膠33%、可可7%、椰子6%,反而天天要吃的水稻只佔耕地面積的12%,以致糧食產量自給率只有65%,差額35%必須仰賴進口。
我們簡單算一下,如果要實現糧食自給自足,我國稻田的耕地面積必須從目前的58.2萬公頃增加29.1萬公頃至87.3萬公頃。
但更務實的做法,可以向農業先進國取經,進行土地與稻米品種改良以增加產量。遠的不說,就說臺灣,目前每公頃稻米產量6271公斤,是大馬3180公斤的1.97倍。如果稻米產量能夠增加,今天我們不會每年糧食不足35%,反而會多出30%出口。
如果做事情沒方法,開再多的會也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別把時間浪費在討論“種不種哥冬葉”,農業部門應該劍及履及,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去看看人家是怎麼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