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教育专题

|
发布: 7:02am 25/05/2022

新教育

图书馆

书展

学生阅读

新教育

图书馆

书展

学生阅读

【學生閱讀專題01】你還在閱讀嗎?

报道:本刊 蒙慧贤、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隨著科技變化,加上兩年前疫情的出現,不僅讓學校師生的教學模式與以往大不同,買書讀書的習慣和方式也比以往更多樣。儘管圖書館在這期間鮮少開放,許多書展被迫延期,卻也出現更多的電子書、有聲文章、線上讀書會、說書視頻等等。

對於莘莘學子而言,疫情的發生,是否改變了他們原有的閱讀習慣?如今的年輕世代,對哪類型的課外讀物更感興趣?

ADVERTISEMENT

【学生阅读专题01】你还在阅读吗?

近日本刊記者就“中學生閱讀狀況”話題,對雪州加影育華中學展開問卷調查和訪談,獲得465名學生參與。

調查發現:共58.3%的學生表示比較喜歡和非常喜歡閱讀,然而有57.2%的學生每週閱讀課外中文讀物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大部分學生最愛閱讀的課外讀物是小說(68.8%),其次是漫畫卡通(64.4%),接著是勵志、心靈成長、心理學、哲學類書籍(37.1%) 和寓言、童話、神話故事(34.7%)。雜誌刊物方面以《哥妹倆》最受歡迎,獲得62.3%的學生投選。51.2%的學生平時喜歡紙本書課外讀物,遠勝於電子書(33.7%)。57%的學生認為看YouTube視頻同樣能達到紙本書的“閱讀”效果。

/學生的話/

閱讀從小養成

受訪的幾位學生指出,在家長和學校老師的鼓勵和影響下,他們自小就常常接觸書籍,建立閱讀習慣。

父母從小鼓勵買書

“從小父母就很鼓勵我買書,親戚看完了漫畫也會借給我看,所以從小就喜歡漫畫,長大了轉看小說。我會看些科幻、推理小說以及名人自傳,比如東野圭吾的小說、法醫的自傳,另外還有像《微表情心理學》的一些心理學書籍。”

小學華文老師力推

“小學華文老師常常鼓勵我們閱讀,經常讓我們參加班級讀書會和投稿,讓我不知不覺喜歡上閱讀。我覺得閱讀能讓我從書中學到一些價值觀,在寫作方面容易有靈感,找到自己的寫作風格。”

閱讀報告計劃的影響

“老實說,我會喜歡上閱讀是因為‘NILAM’(閱讀報告)。小學時期,老師會規定每位同學需要閱讀一定數量的書和做記錄,我從那時開始看書,發現小說很好看,慢慢就喜歡上閱讀。我比較喜歡那種講述人生哲理、青少年成長的治癒系讀物,讀時感覺很溫暖,例如最近看的就有《餘生很貴,請勿浪費》和《放慢·放鬆·放下》。”

【学生阅读专题01】你还在阅读吗?

少了書展影響購書率

疫情下,許多書展無法如期舉行,直接減少了學生接觸和購買各類紙本書的機會。

減少接觸不同類型的書

“父母常會帶我去書展書店看書買書,通常都會在那裡呆好幾個小時。我比較喜歡科幻類的書籍,在疫情之前,我們常常會去書展,能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書,現在基本只讀到自己感興趣的書。”

疫情期從紙本轉到網上

“以前我都會去書店書展買書,幾乎不看網上的東西,受疫情影響,加上不得空去書展書店去找合意的書,我很久都沒買新書了,很多舊書都會二刷三刷甚至翻到爛,至於新接觸的,都是那些在網上可以搜到的短篇小說,網絡變成我目前閱讀的主要渠道,包括以前每天都會看報紙,現在變成在網上讀新聞。”

有了手機課業也忙

“以往我和家人每年都會去書展,趁著書展和折扣期間一次購買大量的書,很少特地到書店買書。我覺得疫情以來,閱讀量會減少,除了因為很少機會到書展買書,一部分的原因是我剛好有了手機,還有越來越繁忙的課業生活,當然,對閱讀的興趣還是有的。”

紙本書和電子書兼容

電子書和紙質書可並存,但學生更喜歡閱讀紙質書。

推薦用實體書讀長篇小說

“我較喜歡看小說或文學類書籍,也會關注一些國內外時事新聞,看有關辯論比賽的視頻,有時候也會在微信或小紅書看些散文詩歌。我覺得紙本書和電子書兩者是可以並存的,如果是厚厚的一本小說,會比較推薦實體書,因為更方便,如果是碎片化的文章,在線上看都OK。”

多閱讀能少碰3C產品

“我覺得閱讀是讓我遠離電子產品的一個管道,因為每天看太多的電腦電話,看久了眼睛會疼,相比電子書,我更享受翻紙本書的感覺。”

【学生阅读专题01】你还在阅读吗?
蔡春梅指出,如今“閱讀”希無處不在,望學生能善用時間來閱讀。
【学生阅读专题01】你还在阅读吗?
林淑莊表示,很多學生反應說看紙本書可以隨時隨地閱讀,遠比電子書好,紙本書還是有存在的必要性。

/師長的話/

歡迎到學校辦書展

育華中學副校長蔡春梅在受訪時指出,由於疫情關係,過去兩年教育部規定圖書館不能開放,即使有一段時間學校恢復實體課,圖書館都沒開放,導致學生沒法在校內圖書館借書。此外,也有學生反映,疫情期間許多書展活動無法如期舉行,直接減少學生閱讀紙本書的機會。

為此,她希望日後學校和出版社或書局能像以往那樣,多在校內舉辦書展,不僅讓喜歡看書的學生更方便找到自己喜愛的讀物,也讓平時少閱讀的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讀物,從中培養閱讀興趣。

“有些學生談起,想去書展但是父母就是抽不出時間,或者父母本身也沒有閱讀習慣,如果校內有小型書展,多少能夠讓學生買到他們喜歡的書。”

育華中學圖書館主要負責老師林淑莊表示,在疫情前,育華學校每年的借閱率平均維持在兩萬本,惟疫情暴發的這兩年間圖書館鮮少開放,借閱率相當慘淡,稍微讓人覺得安慰的是,今年4月開放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借閱率達一千四百多本,反應尚算不錯。

她發現如今學生大部分喜歡看小說類,很少會閱讀經典書籍,而且傾向看中文或英文書籍,極少借閱國文書。

儘管該校圖書館擁有大約3萬8000本藏書,由於中學生的課業時間忙碌緊湊,下課時間短促,很難抽時間到圖書館好好地借書看書。蔡春梅指出,由於中學生上課節數很多,如果拉長休息時間,會推遲放學,而且學生放學後大多會匆忙回家或補習,要逛圖書館的時間基本很少,只有喜愛閱讀的學生才會特別擠時間到圖書館找書借書。

為吸引更多學生走進圖書館,該校每年會舉辦圖書館週,由圖書管理員設立主題,蒐集有關資料或設計遊戲。

語文老師舉足輕重

除了校內圖書館,語文老師在帶動學生閱讀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也是一名華文老師的蔡春梅指出,如今的華文課本不僅有很多精彩的文章,也有很多本地作家的作品,老師在教課文時都不忘給學生介紹作家和推薦相關著作,引起學生好奇和興趣,到圖書館借閱。

除了全國規定推行的NILAM閱讀計劃以外,該校還落實“全校中國經典文學閱讀”,規定每個年級的學生都必須閱讀一本經典文學書籍,分別有《封神榜》《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由華文老師利用每週一兩節課的時間來給學生導讀,並納入華文考試總分,好讓所有學生都能接觸中國經典文學。不過,為了趕上課程進度,老師都會選比較重要的篇章來跟學生詳談,在執行方面有它自身的難處。

網絡便利更多閱讀方式

隨著網絡學習越來越便捷,許多學生也開始透過視頻、閱讀軟件、小紅書等方式來閱讀和學習新知。

對此蔡春梅表示:“我覺得閱讀的定義很廣,例如聽蔣勳講紅樓夢,也是一種閱讀,感覺太慢的時候我會打快,可以在短時間吸收更多東西,而且手機很方便,無論到哪,有網絡就可以閱讀。只要閱讀過程中能夠得到知識、提升自己,可以讀到一些美麗的東西,能讓自己更加進步和充實,無論影像也好聽書都好,都可以接受。”

“重要是,要讀對的東西。”她強調,由於網絡有很多灰色地帶,很難判斷真假,學生在網絡上可能會接觸到不好的觀念或錯誤的資訊,這是身為老師或父母長輩應該引導和注意的一個很重要的責任。

相關報道:

【學生閱讀專題02】老師先是讀者,才能為學生薦讀

【學生閱讀專題03】紙本閱讀 屏幕閱讀,哪個更適合學生?

更多文章:

指揮家陳子虔——巴赫音樂的佈道者

迎風浪日曬下,海洋科學家當大海的保母

【現代學校圖書館01】設施藏書貼近時代,歡迎開啟學問任意門

【現代學校圖書館02】 什麼事情從此回不去了?

【現代學校圖書館03】 善用多媒體科技輔助,彈指間掌握知識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