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無論未來的發展為何,大多會成為各界受僱者,學習勞動法令,應該比數學、科學更貼近現實。
官方提高最低工資一事,學者專家陸續探討,本地勞動環境漸獲關注,這是個好現象。國家社會發展是否良好,關鍵指標並非富翁的數量增加多少,或個別富翁財富增加多少,而是弱勢民眾過得好不好。倘若弱勢民眾衣食住行、醫療等等都獲得基本保障,便是相對穩定平和的社會。畢竟,富翁在任何國家社會,都會過得很好,然而弱勢民眾的處境,可就有天壤之別。
ADVERTISEMENT
一般而言,弱勢民眾獲得基本保障,主要是社會制度、福利政策必須非常強大,且其他人願意支付代價,比如國際社會福利制度最好的北歐,賦稅亦相當高,才得以支應其龐大的福利支出,因此其他國家並未爭相效法。
社會制度倒是相當廣泛,醫藥保險、住宅政策等等都包含在內,不過最直接的是勞動相關法令。弱勢民眾其實大半都有工作,只是工作常常不穩定,且收入偏低罷了。假使官方有計劃地的協助弱勢民眾,比如開設職訓班,學習其他工作技能之類,或有脫低薪工作的困境。另一個重點則是落實勞動法令。
大馬的勞動相關法令並不差,雖然執行成效是另外一回事。我們應要求政府落實勞動法令,不然法令只是擺著好看,並未發揮應有的功能,確實保障全國勞動者。
可是,另一個問題是,最需要保障的基層勞工,反而幾乎不清楚自己的法定權益。假使在職場遭遇不公、覺得被欺負,不知該怎麼處理,勢單力孤想想通常還是算了,頂多辭職另找工作,但那個職位只是換另一個弱勢勞工承擔,失去了改善勞動環境的機會。假使基層勞工懂得援引外部力量,藉此改善不合理的勞動條件,那麼本地的勞動條件,可望逐步改善。假使社會放任惡劣的勞動條件持須存在,那麼永遠就會有人受害,且產業缺乏升級誘因,往往會失去進步的動力。
中學生無論未來的發展為何,大多會成為各界受僱者,學習勞動法令,應該比數學、科學更貼近現實。勞動法令課程並不需要開設一整年,亦無須考試,只是讓學生了解勞動法令現有的保障,以及僱主違法,可以採取那些行動,比如向某機關檢舉或求救等等。官方不妨邀請專家學者設計一套循序漸進的課程,分別在中學各年級授課,亦可設計角色扮演的情境,實際讓學生了解,勞動法令在現實可能應用的情況。
法律並非保障有錢人,而是保障會使用法律的人。有錢人能僱用律師捍衛自己權益,一般人不如自己多學一點,寧願備而不用,總比完全不曉得好一點。提升勞動條件,等於亦是催促事業單位升級。各產業的國際競爭相當激烈,我們若固守過去的生產方式,或將漸失競爭力。改善勞動條件,不失為提升競爭力的環節之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