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悄然而至的粮荒,短期策略就是立即“增加战备存粮”;长期政策,就是直接向中国和台湾取经,要求提供稻种、土地改良、稻米产量与品质同步提升的技术。假设成事,我国的稻米产量将倍增,不仅足够国人所需,而且还有30%余粮可供外销。这是农业部门该做的事。
ADVERTISEMENT
周一,内阁将原定每周三举行的会议提前,说是紧急讨论国内物资短缺和物价上涨的问题,但其实更像是配合首相依斯迈沙比利的访日行程,不过这也无所谓,我们更关心会议的结论。
本以为一堆人开会,应该会讨论如何抑制通货膨胀?如何应对全球粮食危机?如何优化农业政策,提高粮食产量?结果,大部分的时间“应该”都是围着“鸡”事在绕,所以会后的重大宣布是:“6月起禁止鸡只出口、制定鸡只顶价策略不变。”接着两天,官员和各党大员全把炮口转向养鸡业者,曰:“故意减产控制鸡价!”“鸡事”成了国人重要的话题。
事已至此,我们不得不再次搬出晋惠帝司马衷“何不食肉糜?”的典故。西晋末年,天逢大旱,饿殍遍野。官员来报,“不慧”的晋惠帝冥思苦想后悟出解决方案:“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是的,没鸡肉吃?不能改吃牛羊海鲜?
今天是“鸡事体大”,但今年更严重的粮食危机已经悄然而至。
其一,俄乌战争,导致占全球人口一半的食粮,年产量7.79亿吨的小麦出现短缺危机,因为俄乌是世界前5的小麦出口国,如今这两条供应链已经断裂!
其二,联合国农粮组织预告,这一波粮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因此印度率先宣布停止1千万吨小麦出口,而这个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去年出口2140万吨,预计也会减量,印度是为求自保,减少粮食出口的国家之一。
其三,气候变迁,不可预知的大旱、俄罗斯的氮、磷、钾等化肥停止出口,所以今年粮食减产已经势不可免。如果问题不严重,粮食生产大国巴西,就不会冒着被制裁的风险,从俄国大量进口化肥!
全球粮荒可能会延续一两年,有35%粮食仰赖进口的大马,是否做好准备?我们了解,国家稻米公司(Bernas)负责国外白米进口,国家也有一定数量的战备存粮准备。只不过这次的粮荒危机不可等闲视之,在全球粮食尚未猛涨之前,应该立刻提高50%或更高比重的战备存粮,我们姑且称之为“超前布署”。
我们不要期望消费者理性消费,万一国家的糖米油盐存量不足消息传出,谁不会到超市抢购囤货?民众越买越慌,越慌越买,事态就严重了。
我们稻米主要从泰国(60%)和越南(33%)进口,对这两国依存度很高。所以分散风险,且将中国、印尼列为新货源供应商,否则当全球严重缺粮,联合国会基于人道考量,统一控管全球粮食供应与分配,这时你有钱也不一定有货供应。
政府短期的策略,就是事先做好粮食货源的准备。长期的政策呢?调整稻米耕地面积,透过土地和稻米品种改良,提升稻米产量。
目前,大马耕地面积中,只有12%约60万公顷面积种植水稻,产量只足够供应国内需求的65%。
针对稻米供应不足的问题,我们在此提出建议。
其一,增加稻米耕地面积,利用增加津贴的方式,鼓励适合的土地转种水稻,而不是猛种油棕,农业发展应该多元化。
其二,增加每公顷的稻米产量,我们查了资料,中国每公顷稻米产出6至7吨;台湾5至6.5吨;大马只有3.2吨。产出不高,收入就低,所以没人想种水稻,宁可选择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
所以,应该考虑技术引进。习近平去年11月22日在与东盟会议中承诺,提供1000项有助于东盟发展的技术。
如果就农业领域而言,提供“高品质稻种、土地改良和稻米增产技术”是重中之重。我们真的不要奢望国内专家自行研发稻种,向国外取经更有效率。
解决悄然而至的粮荒,短期策略就是立即“增加战备存粮”;长期政策,就是直接向中国和台湾取经,要求提供稻种、土地改良、稻米产量与品质同步提升的技术。假设成事,我国的稻米产量将倍增,不仅足够国人所需,而且还有30%余粮可供外销。这是农业部门该做的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