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雞肉供需失衡,主要原因在於成本高漲、缺乏人手,以及政府限制雞肉售價所致。
ADVERTISEMENT
物價高漲讓消費人喘不過氣,如今連雞肉也出現短缺,在過去幾天,有消費者在菜市買不到雞肉。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宣佈從6月1日開始停止每月出口360萬隻活雞,直到雞肉供應與價格恢復穩定為止。
這項措施雖然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這畢竟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短期方案,而且也是雙面刃,雖然它可以穩定肉雞的價格,但長遠來說,卻將適得其反。例如,禁止出口後,原本供應出口肉雞給新加坡的供應商或養雞場,既無法把出口所賺利潤來補貼本地的頂價限制,成本也相應增加,而養雞業者也會因利潤微薄甚至血本無歸的情況下,索性關閉。
禁止出口不僅影響本地,也給新加坡的雞肉價格與供應帶來衝擊,因為新加坡進口的雞肉有三分之一來自我國,除了巴剎雞肉攤販和雞飯攤之外,新加坡人也將面對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
一些政府官員把這次雞肉供需失衡,怪罪於養雞業者玩弄市場和故意減產,但若如官員所說的,這是一門可以賺錢的生意,為什麼卻沒有人搶著去做呢?
這些官員顯然只是坐在冷氣房聽彙報,根本就沒有實地去了解真正的原因。當媒體報道一些地方的民眾買不到雞肉時,還有官員說這是不實的消息。也難怪每次發生問題時,當局總是提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過渡方案。
我們每年生產的雞肉,佔國內需求的98.2%,足以自給自足,而且還可以出口到外國。但這次為什麼會出現雞荒呢?
這次雞肉供需失衡,主要原因在於成本高漲、缺乏人手,以及政府限制雞肉售價所致。
成本暴增和飼料價格飆漲有關。雞飼料主要原料是玉米和黃豆粕。有業者說,飼料價格飆漲的情況從未如此誇張,一年內漲價數次,漲幅高達75%,很多養雞場都是虧本生產。
農業與食品工業部估算,玉米的價格從每公噸500令吉飆漲至1900令吉,漲幅將近四倍。貿消部則指出,玉米和大豆飼料急劇上漲,導致雞農的成本增加了70%。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持續戰爭,意味著飼料價格還有上漲的空間。今年3月,全球小麥價格飆升19.7%,玉米價格則上漲19.1%,寫下歷史新高。對養雞業者而言,飼料上漲的噩夢似乎沒有盡頭。
至於政府為了穩定肉雞價格而實施的肉雞價格上限措施,非但無法緩解肉雞短缺的問題,反而加劇了這種現象。
政府是為了讓消費者可以吃到便宜雞,從今年2月5日起實施標準淨雞每公斤8令吉90仙的頂價,同時也按照每公斤60仙的比率,並備妥7億2943令吉補貼,為雞農的飼料提供補貼,但截至目前只支付5000萬令吉。
業者也申訴,政府的補貼根本無法彌補飼料上漲帶來的額外成本,而且申請程序也冗長;這些補貼也被許多大集團分去了一半,養雞業者拿到的補貼,難以讓他們取得平衡。
維持頂價的措施也是不健康的現象,雖然政府的出發點是為了避免讓消費者吃到貴雞,但如果業者無利可圖而關閉養雞場,導致政府必須進口雞,豈不是更糟。要如何讓肉雞價格在自由波動的同時,也能讓消費者吃到便宜雞,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
此外,養雞業者主要仰賴外勞農作,而這個問題在冠病疫情爆發前就存在,但兩年多後的今天,缺乏外勞的情況變本加厲,導致業者即使想提高產量也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說我們必須減少外勞,但基於本地人對養雞業的工作興趣缺缺,還是應該網開一面,暫時讓業者聘請外勞解決勞工短缺的問題,從而讓養雞者可以繼續運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