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長在】活到老學到老/長者分享專長當老師,也依興趣當學員
ADVERTISEMENT
既是學生也是老師,不惑之齡除了可以繼續學習,也可以自身發光,分享自己的專長,在學習路上沒有年紀之分!
大部分人在職年齡時,都會構想退休之後的美好生活,過著悠閒的生活,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優雅到老。
馬來西亞即將成為老人國之際,國內也興起了銀髮族“活到老學到老”的課程,讓樂齡人士可以好好的享受他們的黃金人生。
不惑生命學苑就是其中一個為銀髮族而設的學苑。成立於2018年的不惑生命學苑,初始是為長者開設各種課程,以後再逐漸擴展為長期照護中心。
當中心開辦各種課程不久,就遇上冠病疫情,全國實施行動管制令。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大家都受困家中,線上活動大增,老爸老媽也學會上網課,於是報讀該中心線上課程的長者大增。
除了辦課程,讓銀髮族可以充實自己與尋找生活樂趣,該學苑也從去年開始主辦“不惑樂齡精神獎”,以表揚長者對國家與社會的貢獻與自身專業領域的傑出表現。今年的“第二屆不惑樂齡精神獎”也開始接受提名,截止日期是6月15日,凡是2021年60歲以上的長者,都可以獲提名。
蔡倍頤:大笑瑜伽班老師,也是快樂學子
蔡倍頤是大笑瑜伽班老師,應不惑生命學苑之邀授課,教大家如何在開懷中做瑜伽。
當她加入這個大家庭後,發現原來這裡面有太多有趣的課程,所以在卸下老師身分後,就變成了學生,與其他同學一起上課學習,做個快樂的學子。
在這個學堂裡,她學習了剪紙、纏繞、書法等等,豐富了她的黃金人生。
她追述接觸不惑生命學苑,是在2020年,當時全國實施行動管制令,網上課程應運而生,學苑邀請她教授大笑瑜伽網課,於是11月就開始當導師,讓老爸老媽從大笑中找回健康。
蔡倍頤是一位提早退休的公司執行董事,在2019年卸下重擔後,就希望可以做有關身心靈方面的義工。
她表示,在她在職期間,因為對身心靈課程很有興趣,半工讀上過很多相關課程,因此退休之後希望能夠透過身心靈層面教育大眾。
“退休之後我還沒有什麼概念,朋友就拉著我一起參加不惑生命學苑的活動,之後知道我是大笑瑜伽老師,也有學過頌缽,就問我有沒有興趣授課,就這樣開始了我的授課之路!”
她很感激有這樣一個平臺讓老爸老媽上課,尤其是疫情期間,大家坐困家中,情緒緊張,這個平臺提供了各種課程讓老爸老媽學習,疫情中找到樂趣。
在平臺可以學習到的課程她隨手拈來就有剪紙、纏繞畫、粉彩畫、曼陀羅、書法等等,都是她想學的東西。
“除了學習新東西,也認識了很多朋友,去年10月我們約70位書法班同學,還辦了一場義賣畫展。當時礙於疫情,我們都是網上朋友,沒有見過面。疫情緩和之後我們才第一次見面,但已經感覺像老朋友似的!”
提早退休的蔡倍頤,今年只是54歲,她發現這個好玩的平臺後,也經常分享給朋友,讓他們的父母也一起來學習。
“我的朋友嗎?他們都不認老,認為自己不是老爸老媽,所以不要來上課,哈哈!”
課程總監林曉薇:疫情催生“老爸老媽來上課”線上學堂
不惑生命學苑課程總監林曉薇透露,疫情催生了“老爸老媽來上課”學堂。該學苑成立之初,目標是要辦一所樂齡學校或護老中心,猶如日間看護所。隨後就暴發疫情,無法上實體課,於是就嘗試推動網上課程,開設了“老爸老媽來上課”學堂。
她表示,雖然學堂名字是“老爸老媽來上課”,但老不老是由心態決定,這個平臺正好是一個讓大家為進入老年做好準備,而且從中也可以為社會貢獻,不要做一個只是宅在家的老人。
她認為,退休只是一種職場制度,一個人真正的老是看個人心態。聯合國也發表文告提到,年齡只是一個數字,只要有生產力就可以,所以樂齡的新註解應該是“樂在當下的年齡”。
“聯合國也說過,真正的健康不是生理,而是心態與社會關係,所以給樂齡人士的課程一定要全方位的幫助到他們。”
林曉薇透露,早在2019年,她與現任的執行長高桂蓮等人組團遠赴臺灣,考察和了解當地的長期照顧(長照)項目,參觀不同的老人服務中心和機構,拜訪樂齡教育專家學者和社工,瞭解到當地的這些機構都獲得政府資助,開設課程讓樂齡人士參加。
回國之後,他們想把臺灣的長照理念在地化,成功的話可以成為國內長照中心的模式。
“可是那時候本地沒有人對老人學習有概念,老人也沒有養生概念,長期下去健康一定會出狀況,所以學習對老人很重要。
開業兩個月之後,課程反應冷淡。正當惆悵要如何推廣時,冠病疫情就暴發了,反而成為一個轉機,讓“老爸老媽來上課”學堂辦起來了。
“開始辦線上課程時,人數不多,後來報名的人多了,發現上課的人卻很少。瞭解原因之後才知道這些老人家不會上網和使用社交媒體上課,必須靠孩子幫忙設定。”
“解決了設定問題之後,我們又發現另一個問題,就是老人家總是忘記上課時間,所以之後每次上課前我們都一個一個打電話提醒報名者,在上課前一小時就會發鏈接給學員,太早發鏈接他們又會忘記,慢慢的才建立起他們準時上課的習慣。”
林曉薇欣慰的表示,經過這兩年的努力,城市的老爸老媽出席率很高,但鄉區的老人還是跟不上,因此接下來該學苑會聯繫各鄉區的民間組織與華小,商榷借場地讓老人家上課,如華小借出課室,老人家帶孩子上課時,自己也去學校上課。
“我希望通過鄉區的民間組織與華小可以建立支持體系,讓這些老人家也能一起上課,不受科技與場地影響,讓他們可以活到老學到老,也通過上課結交更多朋友,排除老人家的寂寞感。”
她表示,早在2018年學苑成立之初,他們就曾經到柔佛州拜訪4個民間團體,發現有很多的資源可以整合起來公用,推動老人課程,隨著如今網上教學普及化之後,也是時候推動這項計劃,整合各地的資源共用,把“老爸老媽來上課”計劃推廣到全國各地。
家屬陪伴長者上課,一起成長
已經主持超過400堂課的林曉薇,除了自己是學員,也把老媽拉進來一起上課,一起走過喪親的失落。事緣她的父親年前過世,母親失去了生活的伴侶,因此她就拉著母親一起上課,度過悲傷期。
“老人的學習能力可能比較差,覺得自己沒有用而放棄學習。孩子就要去鼓勵他們,甚至跟他們一起上課,讓老人找回自己的功能,重新找回自信。如去年我們學苑69位老學員一起辦了一場畫展。”
她透露,原本課程只是開放給50歲以上的人士參加,但後來一些孩子或照顧者想陪著家中老人一起上課,甚至是自己先上課,再教老爸老媽,所以該學苑就決定打破年齡限制,如今該學苑最年輕的學員是23歲。
“家屬跟老人一起上課,可以更瞭解老人家,這樣照顧起來就更加容易,自己也可以做好準備,學習如何步入老年。”
退休副校長譚永順:學習華語,找回靈魂
譚永順是學苑僅有的幾位男性學員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一位不諳中文的退休副校長。為了要參加該學苑的課程,他努力學聽、學講,豐富了他的黃金歲月。
他是在一位退休老師的友人介紹下認識不惑生命學苑,因為這名朋友經常在臉書上分享自己的畫作,讓他羨慕不已,最終在朋友的鼓勵下加入了這個大家庭。
他坦言,他的成長環境沒有用華語溝通,而教學職場中只需要應用國語和英語,所以華語是向學校老師學習淺白的對話,沒有真正的派上用場。
儘管如此,但他也沒有想過語言問題,畢竟藝術或美術課都是手作活動,語言是其次。
他從去年5月加入,才發現裡面有無數寶藏待發掘。他參加了書法班、剪紙班、粘土班等等,每樣課程他都感興趣,只恨時間不夠。
“我以前曾經跟同學講過,我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因為我覺得不會看中文是一個缺點,現在我感覺好像找回了靈魂,哈哈!”
雖然如此,自嘲華語水平如小學生的他,偶爾會聽不懂老師的意思或指令,唯有私下再問同學。
58歲就提早退休的譚永順,原以為退休後會很自由,閒來就做一下園藝、運動或畫畫,但是參加不惑之後,他變得更多東西要學習,感嘆時間不夠用。
通過不惑生命學苑,他學習了很多新東西,對中華文化有更多的認識,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更當起了導師,把學到的東西帶到廟宇,教導佛學班的學生。
“我一直以來都有在一間佛廟當義工教英文佛學。在這裡學會各種手藝之後,我就把所學也帶到佛學班,讓課程變得更有趣活潑,孩子也變得更喜歡上我的課。”
同時,他也挑了幾幅滿意的作品,參加書法班同學的書法義展,作品全被認購,令他更加有成就感,覺得自己的黃金人生過得更加充實與有意義。
“第二屆不惑樂齡精神獎”提名6月15日截止
2022年“第二屆不惑樂齡精神獎”申請提名將展延至6月15日,凡2021年60歲以上的長者,不分性別、種族都可以參加,包括去年曾經報名卻未獲獎者,都歡迎再次參加。
主辦當局也促請公眾人士,如覺得家中的老爸老媽、認識的長輩有值得表揚的成就,就馬上替他們報名吧!
這項由不惑生命學苑主辦的表揚活動,其宗旨是表揚對國家社會有實質貢獻,或於自身專業領域有傑出表現的樂齡人士,肯定他們的社會成就。星洲日報《活力副刊》是這項活動的支持媒體。
所有申請需有提名人提名,並於6月15日(星期三)前,將以下資料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資料包括:
1.提名錶格;
2.提名人填寫被提名人的簡述,包括成長背景、歷年服務領域與成就、推薦類別與原因、對社群的影響等;
3.提名錶格、被提名人簡述之正本圖文、被提名人之生活照、提名人與被提名人之身分證副本,及被提名人護照型照片須在6月15日之前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並郵寄提名錶格、被提名人簡述之正本、提名人與被提名人之身分證副本及護照型照片至以下地址:Unilifesity Sdn Bhd ,1-2, Jalan Jelatek1, Pusat Perniagaan Jelatek, 54200 Kuala Lumpur.
欲獲取報名表格者,可參閱臉書專頁“不惑老人日暨樂齡精神獎”或瀏覽網頁:www.unilifesity.com;任何詢問,也可逕自聯繫不惑生命學苑,電話:03-4265 5329或012-2287762;電郵:[email protected] 。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