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全国综合

|
发布: 3:41pm 28/05/2022

吴添泉

华文报

彭早慧

黄泽荣

吴添泉

华文报

彭早慧

黄泽荣

吳添泉:充當喉舌反映民意 華社須續支持華文報

吳添泉希望中央、各州政府,以及朝野政治人物們應更尊重包括華文報所有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給予媒體在這個國家所標榜和奉行的民主體制下足夠的新聞自由。(陳敬暉攝)

(八打靈再也28日訊)華總總會長丹斯里吳添泉說,華社必須繼續大力支持三大支柱之一的華文報,而政府也必須尊重各媒介的新聞自由,通過多管齊下讓我國媒體和華文報能持續面對各項挑戰,迎向更美好的明天。

他昨晚在2020和2021年度編協拿督黃紀達新聞獎頒獎禮上說,華文報目前應該比過去任何時候,還需獲得全國華社的關心和維護,以確保我國為數不多的華文報能繼續取得華社大力支持與捍衛,取得穩健成長和永續經營。

ADVERTISEMENT

假新聞構成影響

他指出,近年華文報面對許多各方面的嚴峻挑戰,除了網絡社交媒體,也包括一些不負責任的非主流、或由某些涉及業配,或存有政治動機和背景社交網站的影響,經常“不勞而獲”的引述或利用華文報發佈的具公信力新聞和消息,進行符合本身意圖或目標的蓄意扭曲,泡製了所謂的“假新聞”或“假消息”,對華文報構成一定的影響。

“其他客觀因素如國際新聞紙價格、出版、運輸、派報以及整個軟硬體生產成本的增加等,同樣為我國的華文報帶來沉重的營運壓力。”

報紙成本遠高市價

他舉例,當華社和讀者們瞭解一份報紙的生產和出版成本,遠比市價還要高的情況下,大家應對報紙在上個月初被迫調整的市場零售價,給予高度諒解和接受,並繼續以最實際的訂閱或購報行動,繼續力挺和支持華文報。

郭清江(右)頒贈編協拿督黃紀達新聞獎作品彙輯予吳添泉。(陳敬暉攝)
華社華文報唇齒相依

“在多元國情下,我國華文報對華社所扮演的角色,相信是全世界最積極和最吃重的,我國華社和華文報多年來的關係是唇齒相依,同進退的。”

“我國華文報、報人們與華社脈搏共跳動,扮演華社與政府積極有效的溝通橋樑,幾乎全年無休,每天總動員在反映華社廣大民意民情,以中立客觀,國家和全民利益至上,據理捍衛華社權益,並以不亢不卑的辦報原則,堅守新聞工作的報人精神,贏取全民認同和尊重。”

他總結一句,馬來西亞華社不能沒有華文報。

促給予媒體足夠新聞自由

另外,吳添泉希望中央、各州政府,以及朝野政治人物們應更尊重包括華文報所有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給予媒體在這個國家所標榜和奉行的民主體制下足夠的新聞自由。

他認為,對真正貫徹民主的國家來說,媒體和新聞自由是如影隨形、息息相關的,換句話說,要看一個國家的民主程度,只要看這個國家的新聞自由程度便一目瞭然了。

2020年莊智雅服務精神獎得主
:媒體自強跨越劃時代轉型

2020年拿督斯里莊智雅服務精神獎得主是前光明日報總編輯彭早慧。

她感悟,原來自己是在40年前成為媒體人,沉浸在這個行業加減30多年,竟渾然不覺時日過,真是太幸福了,因為不是很多人有機會在深愛的工作中欣欣成長,在人生第一志願的工作裡終老。

她感到非常幸運,因為一路走來,一直獲得前輩們不吝的提點與無私的經驗分享,在路上遇到許多理念一致的同道中人,以及相互扶持的同伴們一起並肩前行。

自我鞭策“與時並進”

她說,從20世紀80年代跨越至21世紀,媒體生態屢經劃時代的演變,從民營民辧至集團企業化,從平面至跨媒體再到多媒體,每一場銳變都是一次嶄新的提升,在在考驗媒體人的自強能量。

“從面對來自有關當局懸在頭上的那把無形刀,至來自鍵盤後面看不見影子的子彈,無論在那些年還是在今天,媒體人日復日所面對的挑戰、考驗和監督的力度,始終和媒體自我鞭策的‘與時並進’精神不謀而合。”

“讓我藉此機會,跟一直抱持初心,在各自崗位上發揮使命的每一位說聲‘幸苦了’。同時也請相信荊棘中一樣可以開滿繁花。”

彭早慧在1982年加入《馬來亞通報》任職日文翻譯,1983年進入《生活出版集團》任職日文翻譯,1985年調任《新潮》雜誌主編,1986隨著《新晚報》創刊與《中國報》復刊,調任報界至2000年先後出仼企劃編輯、執行編輯、助理副總編輯、副總編輯和總編輯。

2001年轉戰圖書產業 ,專責中文圖書採購/出版及版權買賣。2006年加入世華媒體,任職《亞洲眼》月刊主編,2007年出任《光明日報》總編輯至2016年。

2021年莊智雅服務精神獎得主
黃澤榮:沒參賽而得獎感意外
黃澤榮認為,新聞事業的精神從來就是集體的、團隊的、相互匹配和扶持的,為此感恩社長和一起走來團隊的並肩打拼。(陳敬暉攝)

前星洲媒體集團董事經理黃澤榮獲得2021年拿督斯里莊智雅服務精神獎。

他坦言,沒參賽而得獎,委實出乎意料,感悟原來告別江湖,不在江湖,往昔打拼的事蹟和精神不至於完全隨風而逝。

他說,媒體江湖是其朝朝暮暮、暮暮又朝朝地深情投入了超過38年的唯一地方,既是職場,也是身心全然融入的歸處。

《星洲日報》東渡深耕

他回憶過去表示,在報業巨人丹斯里張曉卿的引領下,他和團隊負責在砂拉越落實《星洲日報》東渡計劃,從南到北,以9年完成三個階段的擴展;北婆羅洲的沙巴則在2014年於亞庇落實。

“《星洲日報》在1997年橫跨南中國海到砂拉越古晉設廠印刷,第一次有全國性報刊不靠空運入境東馬,讓砂拉越人首次感受到‘不再是西馬來的報紙’ ,並藉此據點全面打開市場,之後又分別在詩巫和美里建設第二及第三間具有規模的印刷廠,凡是華人聚居的地方,包括鄰國汶萊都有完整的採訪和業務網絡,深入砂拉越華裔百姓家。”

“除了印刷《星洲日報》,我們也承印全國性的巫、英報章,既逐步強化了東西馬國民融合的意識,更明顯的是徹底改變了砂拉越的媒體生態,砂拉越紙媒從業員的市場待遇從而大為改進,直接縮短了跟西馬同事、同業之間的福利差距,鼓勵與刺激新聞專業發展,增進了砂拉越新聞從業員的信心。”

另一方面,黃澤榮說,有幸在職場生涯的後20年參與管理媒體運作,也修改和制定一些中文報業的規則,然而轉型和蛻變並非只是呼嘯來去的風潮,它們是持續砥礪前行的工程。

“我感恩於社長張曉卿,還有跟我一路走來的團隊,跟我在東西馬一起並肩打拚的老戰友、老同事們──沒有你們,我什麼都不是,新聞事業的精神從來就是集體的、團隊的、相互匹配和扶持的!”

黃澤榮也談起中文媒體守護華裔身分認同,認為馬來西亞公民從出生的那天起就具有國民身分和種族身分,除非選擇移民,身分也“徒置”,否則種族身分是從始至終的烙印。

族裔身分認同是華社棲枝

他解釋,一名華裔公民不管完全符合什麼宗教信仰規定,甚至完全融入非華人社會的生活習慣,在實境蘊含的模糊中,依然被官方界定為華族,編入大馬華人社群的行列中,換句話說,宗教信仰和姓名可以改,但出生證件的種族源流保持不變。

“既然如此,族裔身分的認同就是大馬華社安身立命的共同棲枝。”

黃澤榮在1979年5月開始媒體生涯,投身砂拉越中文報《詩華日報》8年,1988年加盟《星洲日報》,先後擔任東馬記者,東馬區採訪主任、東馬區主任、東馬區經理、東馬區主編、姆祿報業機構總經理、董事兼首席執行員、星洲媒體集團執行董事、董事經理、世界華文媒體集團執行董事直到2017年10月告別了38年5個月在媒體行業的職場生涯。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