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29/05/2022

亚娄华益华小

非华裔生

亚娄华益华小

非华裔生

玻华益学生多元族群 不同肤色一起快乐学习

报道、摄影:张洁盈
(部分档案照由校方提供,皆于冠病疫情前拍摄)
配合国庆月,校方安排各族学生穿上传统服装到校庆祝,也让其他学生认识友族的传统服装。

这是一所真正的“马来西亚人”学校!

近年来不少友族家长把孩子送到华小念书,一来可多学一种语言,二来对华小的教育方式有信心,所以华小的人数逐年增加,倒是华人少子化,使到华裔学生渐少。

ADVERTISEMENT

在玻璃市的10所华小,从七八十年代至今,早已有非华裔生,其中、马打亚逸公益华小及巴东勿刹华小因地缘关系,有不少暹裔、印裔报读,直至90年代玻州设立军营,华益华小及公益华小也迎来东马原住民学生,融合东西马多个族群在同一校园学习。

华裔、巫裔及暹裔生相处和乐融融。
王富麟:董家教营造和谐气氛

华益华小校长王富麟强调,学校的和谐气氛需要靠董家教三机构配合,为学生营造起来,所以校方得到董家教的支持,让孩子融入不同的文化,构思各种节日庆典,让全校师生同庆开斋节、屠妖节、丰收节和农历新年等。

他说,校方连儿童节活动构思也会以多元种族为出发点,去年儿童节线上活动,即使学生居家参与,也鼓励他们穿上自己族群的传统服装,让孩子认识本身及他人的文化风俗。

“我们深信,以孩子作为出发点,把心思放在孩子的身上,无论是教学、文化或其他学习,都不会忽略任何一名学生的身心灵发展,他们能在交际能力上有所提升,达到基本要求即团结、和谐相处,对他们来说也是优势。”

王富麟说,该校的种族比例已不再是华裔生占多数,华裔生不到50%,其次是暹裔,接着是巫裔、印裔、沙巴、砂拉越原住民,在教学上难免有障碍,不过绝不会阻挡师生前进。

王富麟(中)与学生家长法依扎(左起)、凯特琳、章勇杰、纳卡姆拉夫妇(右起)及欧文在访问后交流。
从小学习与友族生活

“多元种族结构的学校,反而对学生是好事。他们在小学阶段已能和其他族群的朋友生活、学习,对他们将来踏入社会有一定的帮助,沟通及学习方面不会陌生,是很大的强项。”

王富麟说,华益华小有一个口号“华益心连心,大手牵小手,还能更精采”,就是教师都保持教育的初心,无论任何种族的学生,都要用爱心来带领他们前进,老师的大手牵着学生的小手,不嫌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把每一名学生都教好。

他说,正所谓“教育没有拒绝的权利,老师没有嫌弃的理由”,在多元族群的学校里,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平台发挥所长。

巫裔生在毕业典礼上演出。
前年模范生是巫裔

他以前年的模范生为例,得主是巫裔生思拉,在三语表现标青,同时品行兼优,所以获得教师们的认可,选为模范生。

“这也是对在华小念书的友族来说,一种莫大的鼓励,所以校方也计划安排各族的优秀成功人士给予激励,就如我们的董事长(蔡天喜)也是成功企业家,我们也会考虑邀请他分享经历。”

思拉(中)从王富麟(左二)手中接过2020年模范生奖,与华益华小课外活动副校长罗贵姜(左一)、学生事务副校长郭奕兰及行政事务副校长黄彦香合照。
章勇杰:友族家长认可办校方针

友族家长都以中文是国际第二大语言,应让下一代多学一种语言为由,而决定把孩子送往华小念书,而且孩子从小就有机会与其他族群相处,对孩子来说是好事。

华益华小家教协会主席章勇杰说,非华裔生增加,也证明友族家长对华小的办校方向的认可,而且不同种族的学生在同一所学校交流,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交流,在毕业后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暹裔校友送孩子读母校

暹裔欧文说,她也是华益华小校友,也把4名子女送到母校,目前只剩下排行第三、第四的女儿达莎妮及儿子丁瓦坤还在该校念书,而她有中文基础,偶尔还可以教孩子做功课。

她笑言,由于能掌握多种语言,孩子们也像她会说“罗惹”(rojak)语言,暹语中参杂华语、英语或国语,这就是大马特色。

“多学一种语言,因为可以说华语,所以去新加坡工作,会不一样的机会。”

法依扎:儿子受到细心指导

在玻州卫生局工作的法依扎说,尽管儿子米恺儿今年一年级,刚入读华益华小1个多月,却不难发现他在老师们的用心指导下,显得自信满满,而且也很喜欢上学。

她说,老师们都很负责任,会不时分享儿子的学习进度,在给予提点的同时,也会因儿子的良好表现,不吝于赞赏,并不会因为是巫裔而被忽略,能有这样的学习环境非常好。

纳卡姆拉:坚持要孩子说华语

来自砂拉越斯里阿曼的纳卡姆拉是一名军人,在家乡时有不少华裔朋友,而同是伊班族的太太玛德玲来自砂拉越西连,也曾和华裔雇主工作,所以2人都听得懂简单华语,可是他俩都认为中文难度高,一直学不会,所以就蒙起要让下一代要学华文的念头,在婚后即达成共识,一定要把孩子送往华小念书。

玛德玲说,女儿范思佳(11岁)带同学回家来玩,即便同是伊班族,他们也坚持孩子们必须用华语沟通,这样才能学好华语,庆幸的是,女儿也爱上听华语歌,看中文电视剧、电影,从中也可学到中文。

“父母亲对孩子的要求很重要,如果我们不坚持用这种方式要他们学习,孩子就会放松,基础打不好,那么以后就很难继续升学。”

凯特琳:孩子与同学相处融洽

凯特琳是印裔,3名子女都在华小念书,排行第二、第三的迪亚纳及玛迪分别念一、二年级,他们从未申诉在华小难交到朋友,各族同学之间相处都很融洽。

“我的弟弟也是华小生,孩子们平时都会用华语和他聊天,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功课,他们很自然就会向我弟弟或在念中二的大女儿讨教。”

林佩佩:教导学生互相学习优点
林佩佩:学生之间都没有种族之分,在他们眼里,同学就是朋友。

在华益华小任教长达16年的资深教师林佩佩经常灌输学生不要只看同学的缺点,要看看他们的优点,就如马来学生有着爱帮助他人的态度,是其他族群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大家应互补,互相尊重,在一起生活自然没问题。

她说,其实学生之间都没有种族之分,在他们眼里,同学就是朋友,所以不难发现学生会在各族佳节后,主动从家中带糕饼到学校来,和同学分享,这也是另一种文化交集、交流。

她说,学校也不时会通过活动来推广多元种族文化,譬如国庆月,校方鼓励学生穿各别的传统服装,有时农历新年庆祝活动,也会发现印裔生穿上旗袍,文化交流贯穿。

林佩佩认为,学业固然被看重,但品行更为重要,所以她经常提醒学生,成绩并非全部,品行良好也是竞争条件之一,所有学生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不分种族、肤色或成绩,无论是选班长、学长、图书管理员、模范生等,只要有能力且品学兼优,都会得到青睐。

用不同方式教学激发兴趣

林佩佩坦言,从她入职至今,友族学生逐年增加,当中有对华文一窍不通的,也有在启蒙教育已打好基础的,不只是与华裔生的差异大,连同一族群的学生之间也发现前者与后者的学习进度有明显差异。

“有些不只是书写不行,就连听一句华语也不明白。我们只好自行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能力,想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应付,不然他们就会慢慢对学习没兴趣。”

“只有慢慢辅导,没有华文基础的友族学生才不会掉队。至少他们在毕业时,已经可说基本的华语,写简单的中文。”

林佩佩也喜欢鼓励学生在课业上互补,哪一名学生在哪一个科目的表现佳,就让他们当彼此的“小老师”。

不过,校方仍坚持的一点,就是学生必须以华语沟通,毕竟这是华小的教育基础与方向,以便友族生能打好学习基础。

林岢垠:不同肤色但感情很好
林岢垠:吉娣是我在去年升上五年级后换班,才结交的好朋友。

六年级生林岢垠及易克兰的好朋友都是友族,他们异口同声说:“虽然我们不同肤色,不过我们的关系很好,平时都用华语沟通,也会在学业上互相补助。”。

林岢垠说,她的好朋友吉娣是印裔,国英文比她好,所以她有不明白的功课就会问吉娣,有时吉娣也会问她在华文、数学或其他科目的难题,互相指导。

“吉娣是我在去年升上五年级后换班,才结交的好朋友,即使很多时候在上网课,不过我们分组讨论时安排在同一组,私下也会不时联络,就慢慢培养了感情。”

易克兰说,他在四年级才转到华益华小,那时就交了一名暹裔同学,没想到两人会成为好朋友,上下课都是形影不离。

易克兰转校到华益华小,交了一名暹裔同学,上下课都是形影不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