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29/05/2022

亚娄华益华小

非华裔生

亚娄华益华小

非华裔生

玻華益學生多元族群 不同膚色一起快樂學習

报道、摄影:张洁盈
(部分档案照由校方提供,皆于冠病疫情前拍摄)
配合國慶月,校方安排各族學生穿上傳統服裝到校慶祝,也讓其他學生認識友族的傳統服裝。

這是一所真正的“馬來西亞人”學校!

近年來不少友族家長把孩子送到華小念書,一來可多學一種語言,二來對華小的教育方式有信心,所以華小的非華裔生人數逐年增加,倒是華人少子化,使到華裔學生漸少。

ADVERTISEMENT

在玻璃市的10所華小,從七八十年代至今,早已有非華裔生,其中亞婁華益華小、馬打亞逸公益華小及巴東勿剎華小因地緣關係,有不少暹裔、印裔報讀,直至90年代玻州設立軍營,華益華小及公益華小也迎來東馬原住民學生,融合東西馬多個族群在同一校園學習。

華裔、巫裔及暹裔生相處和樂融融。
王富麟:董家教營造和諧氣氛

華益華小校長王富麟強調,學校的和諧氣氛需要靠董家教三機構配合,為學生營造起來,所以校方得到董家教的支持,讓孩子融入不同的文化,構思各種節日慶典,讓全校師生同慶開齋節、屠妖節、豐收節和農曆新年等。

他說,校方連兒童節活動構思也會以多元種族為出發點,去年兒童節線上活動,即使學生居家參與,也鼓勵他們穿上自己族群的傳統服裝,讓孩子認識本身及他人的文化風俗。

“我們深信,以孩子作為出發點,把心思放在孩子的身上,無論是教學、文化或其他學習,都不會忽略任何一名學生的身心靈發展,他們能在交際能力上有所提升,達到基本要求即團結、和諧相處,對他們來說也是優勢。”

王富麟說,該校的種族比例已不再是華裔生佔多數,華裔生不到50%,其次是暹裔,接著是巫裔、印裔、沙巴、砂拉越原住民,在教學上難免有障礙,不過絕不會阻擋師生前進。

王富麟(中)與學生家長法依扎(左起)、凱特琳、章勇傑、納卡姆拉夫婦(右起)及歐文在訪問後交流。
從小學習與友族生活

“多元種族結構的學校,反而對學生是好事。他們在小學階段已能和其他族群的朋友生活、學習,對他們將來踏入社會有一定的幫助,溝通及學習方面不會陌生,是很大的強項。”

王富麟說,華益華小有一個口號“華益心連心,大手牽小手,還能更精采”,就是教師都保持教育的初心,無論任何種族的學生,都要用愛心來帶領他們前進,老師的大手牽著學生的小手,不嫌棄、不放棄每一名學生,把每一名學生都教好。

他說,正所謂“教育沒有拒絕的權利,老師沒有嫌棄的理由”,在多元族群的學校裡,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平臺發揮所長。

巫裔生在畢業典禮上演出。
前年模範生是巫裔

他以前年的模範生為例,得主是巫裔生思拉,在三語表現標青,同時品行兼優,所以獲得教師們的認可,選為模範生。

“這也是對在華小念書的友族來說,一種莫大的鼓勵,所以校方也計劃安排各族的優秀成功人士給予激勵,就如我們的董事長(蔡天喜)也是成功企業家,我們也會考慮邀請他分享經歷。”

思拉(中)從王富麟(左二)手中接過2020年模範生獎,與華益華小課外活動副校長羅貴姜(左一)、學生事務副校長郭奕蘭及行政事務副校長黃彥香合照。
章勇傑:友族家長認可辦校方針

友族家長都以中文是國際第二大語言,應讓下一代多學一種語言為由,而決定把孩子送往華小念書,而且孩子從小就有機會與其他族群相處,對孩子來說是好事。

華益華小家教協會主席章勇傑說,非華裔生增加,也證明友族家長對華小的辦校方向的認可,而且不同種族的學生在同一所學校交流,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交流,在畢業後會有比較好的發展。

暹裔校友送孩子讀母校

暹裔歐文說,她也是華益華小校友,也把4名子女送到母校,目前只剩下排行第三、第四的女兒達莎妮及兒子丁瓦坤還在該校唸書,而她有中文基礎,偶爾還可以教孩子做功課。

她笑言,由於能掌握多種語言,孩子們也像她會說“羅惹”(rojak)語言,暹語中參雜華語、英語或國語,這就是大馬特色。

“多學一種語言,因為可以說華語,所以去新加坡工作,會不一樣的機會。”

法依扎:兒子受到細心指導

在玻州衛生局工作的法依扎說,儘管兒子米愷兒今年一年級,剛入讀華益華小1個多月,卻不難發現他在老師們的用心指導下,顯得自信滿滿,而且也很喜歡上學。

她說,老師們都很負責任,會不時分享兒子的學習進度,在給予提點的同時,也會因兒子的良好表現,不吝於讚賞,並不會因為是巫裔而被忽略,能有這樣的學習環境非常好。

納卡姆拉:堅持要孩子說華語

來自砂拉越斯里阿曼的納卡姆拉是一名軍人,在家鄉時有不少華裔朋友,而同是伊班族的太太瑪德玲來自砂拉越西連,也曾和華裔僱主工作,所以2人都聽得懂簡單華語,可是他倆都認為中文難度高,一直學不會,所以就蒙起要讓下一代要學華文的念頭,在婚後即達成共識,一定要把孩子送往華小念書。

瑪德玲說,女兒範思佳(11歲)帶同學回家來玩,即便同是伊班族,他們也堅持孩子們必須用華語溝通,這樣才能學好華語,慶幸的是,女兒也愛上聽華語歌,看中文電視劇、電影,從中也可學到中文。

“父母親對孩子的要求很重要,如果我們不堅持用這種方式要他們學習,孩子就會放鬆,基礎打不好,那麼以後就很難繼續升學。”

凱特琳:孩子與同學相處融洽

凱特琳是印裔,3名子女都在華小念書,排行第二、第三的迪亞納及瑪迪分別念一、二年級,他們從未申訴在華小難交到朋友,各族同學之間相處都很融洽。

“我的弟弟也是華小生,孩子們平時都會用華語和他聊天,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功課,他們很自然就會向我弟弟或在唸中二的大女兒討教。”

林佩佩:教導學生互相學習優點
林佩佩:學生之間都沒有種族之分,在他們眼裡,同學就是朋友。

在華益華小任教長達16年的資深教師林佩佩經常灌輸學生不要只看同學的缺點,要看看他們的優點,就如馬來學生有著愛幫助他人的態度,是其他族群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大家應互補,互相尊重,在一起生活自然沒問題。

她說,其實學生之間都沒有種族之分,在他們眼裡,同學就是朋友,所以不難發現學生會在各族佳節後,主動從家中帶糕餅到學校來,和同學分享,這也是另一種文化交集、交流。

她說,學校也不時會通過活動來推廣多元種族文化,譬如國慶月,校方鼓勵學生穿各別的傳統服裝,有時農曆新年慶祝活動,也會發現印裔生穿上旗袍,文化交流貫穿。

林佩佩認為,學業固然被看重,但品行更為重要,所以她經常提醒學生,成績並非全部,品行良好也是競爭條件之一,所有學生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不分種族、膚色或成績,無論是選班長、學長、圖書管理員、模範生等,只要有能力且品學兼優,都會得到青睞。

用不同方式教學激發興趣

林佩佩坦言,從她入職至今,友族學生逐年增加,當中有對華文一竅不通的,也有在啟蒙教育已打好基礎的,不只是與華裔生的差異大,連同一族群的學生之間也發現前者與後者的學習進度有明顯差異。

“有些不只是書寫不行,就連聽一句華語也不明白。我們只好自行據學生的學習差異能力,想出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應付,不然他們就會慢慢對學習沒興趣。”

“只有慢慢輔導,沒有華文基礎的友族學生才不會掉隊。至少他們在畢業時,已經可說基本的華語,寫簡單的中文。”

林佩佩也喜歡鼓勵學生在課業上互補,哪一名學生在哪一個科目的表現佳,就讓他們當彼此的“小老師”。

不過,校方仍堅持的一點,就是學生必須以華語溝通,畢竟這是華小的教育基礎與方向,以便友族生能打好學習基礎。

林岢垠:不同膚色但感情很好
林岢垠:吉娣是我在去年升上五年級後換班,才結交的好朋友。

六年級生林岢垠及易克蘭的好朋友都是友族,他們異口同聲說:“雖然我們不同膚色,不過我們的關係很好,平時都用華語溝通,也會在學業上互相補助。”。

林岢垠說,她的好朋友吉娣是印裔,國英文比她好,所以她有不明白的功課就會問吉娣,有時吉娣也會問她在華文、數學或其他科目的難題,互相指導。

“吉娣是我在去年升上五年級後換班,才結交的好朋友,即使很多時候在上網課,不過我們分組討論時安排在同一組,私下也會不時聯絡,就慢慢培養了感情。”

易克蘭說,他在四年級才轉到華益華小,那時就交了一名暹裔同學,沒想到兩人會成為好朋友,上下課都是形影不離。

易克蘭轉校到華益華小,交了一名暹裔同學,上下課都是形影不離。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