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不是隻有美食吃喝,不只有建築和文物,還有印象人物,有生命故事。
加入新紀元大學學院廖文輝老師的工作團隊,跟明吉摩州議員周忠信主持的“居鑾實驗室”進行地方史歷史撰寫計劃,來居鑾老街收集人文故事。
ADVERTISEMENT
居鑾老街有什麼“打卡”景點?壁畫,很多地方都有了。倒是老街屋頂“原裝”的石獅子很是特別。這方面,孫福盛老師已有專書出版。
閱讀老街,地方創生,還有什麼可以拿來說故事的呢?感謝YB周忠信的太太玉璇的安排,訪問居鑾大埔同鄉會。會所的幾幅書法吸引了我。一幅寫著“室雅何須大”,另一幅則是寫著“為社會留下貢獻,為歲月留下痕跡,為人間留下愛心。”那是華教鬥士沈慕羽的字。
居鑾大埔同鄉會還有一幅對聯,很有“本土”味。會館的對聯是一種文化心理訊息。有水準的對聯,積澱著文化底蘊,而不僅僅是吹噓唱和。很喜歡居鑾大埔同鄉會的這幅對聯:“遠離埔邑協展鴻圖不識亦相識,同住居鑾經商營業他鄉即故鄉。”範琪博士撰,林耀寰書。
當然,老街,不是隻有美食吃喝,不只有建築和文物,還有印象人物,有生命故事。實習生林佳儀同學幫我隨機訪問了幾名老居鑾,有一名受訪人說,居鑾老街“印象人物”有三個醫生:仁愛藥房司徒忠潤醫生、魏氏藥房魏利煌醫生、光明牙醫的醫生。其實居鑾實驗室就是當年(1950年代)社陣紅人魏利煌的醫務所。受訪者指說:“我小時候生病的時候都會到魏氏藥房看醫生,久而久之就和醫生熟悉了。”“我還記得他藥房有兩個工作人員,一個是白髮蒼蒼戴眼鏡的老伯,另一個是每天穿著中山裝的小姐。魏醫生為人和藹可親,我們全家都和他很要好。”“有一次,他邀請我們家參與他和太太50年結婚紀念晚宴,那時候的我已經差不多要臨盆了,他還用客家話開玩笑說:‘你吃完酒席就準備去生孩子了,順順利利啊。’所以對我而言,魏醫生很親民,他已經不只是一個醫生了,也是大家的好朋友。”
那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吧!那些年的社會精英(醫生),又是左翼社會運動參與者,這些從政者是那樣的接地氣,貼近草根。
而我對居鑾老街的印象不是那些轟轟烈烈的“反對黨”,也不是那些馬華政治大老。有的是一些熱愛文化的小人物的臉龐。我跟居鑾還是有點淵源。我公公和父親的墳都在居鑾。小時候差不多兩個月回一次公公家。我最喜歡那條市區老巴剎的街。白天有擺攤,公公會買士兵玩具給我。晚上有賣沙爹,一支毛半錢,那個味還記得。
還有那條毛申律以及右轉進去有很多石獅子的老街,那些店賣什麼的不記得了,只記得以前有賣“健康文藝”的書店。這些書店的質和量比起當時我中學讀書的新山好多了。居鑾的書店可以說是我思想啟蒙的地方。
印象深刻,居鑾老街有間書店,有很多我喜歡看的歷史故事書(如林漢達的《上下五千年》)和小人書(小本連環圖)。書店的職員看我們每次來都買很多書,都給我們打折,很是開心。後來聽說這書店職員也是馬華寫作人,筆名迅郎。我書架上有他的一本小說集,很“左”的書。我小時候是很喜歡看的。總覺得這個社會很需要改革。我們的國家真正存在的是階級問題,但卻被種族議題把真正的階級問題給掩蓋了。
後來聽說迅郎生病,走了。小小的年紀的我,印象很深刻,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那是一種對文化熱愛,對社會底層人民關懷的失落感。後來,也不懂為什麼,感覺居鑾的健康文化的書店一間一間的相續倒閉。是象徵一個時代洪流的結束嗎?還是敵不過時代的洪流沖刷?
對居鑾的文化記憶,剩下的是我家裡還有那一整大套的臺灣時報出版的精裝版的《中國曆代經典寶庫(青少年版)》就是在居鑾買的。當時(1980年代初)要八百多塊,算是很貴的了。爸爸問我想不想要,傻傻的點點頭。我愛上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跟這批書有很大的關係。不知道父親有沒有後悔,因為高中我從理科轉到了文商,也沒想到後來讀了歷史系,從大學到博士,現在當了中文系教授。
嘆可嘆,這些書店在很多年以前都沒了。若真要把人文注入地方創生,希望這裡能開間主題書店,順便喝杯居鑾咖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