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昔日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大明星,又或是足球俱樂部的大牌球員,聯合國難民署的口譯員偶爾也會“出借”。聽起來甚為風光吧。我的阿拉伯語口譯員同事前幾天才出借到加拿大大使館,另一位烏爾都語口譯員今早不見人影,原來被借去了國際移民組織(IOM)當值半天。
當其他難民援助組織或相關機構需要特定語言的口譯服務時,他們往往會向聯合國難民署找人,因為後者有大量現成多種語言的口譯員,而且對這個領域駕輕就熟。
ADVERTISEMENT
我那新來的柬埔寨同事H眼睛骨碌碌地轉,膽粗粗問上司一句,“明星球員租借的價碼乃天文數字,那我們口譯員的出借費有多少?”
上司作勢要敲打他的頭,H趕緊溜回座位。我後來才知曉,這些“出借”任務都會獲得對方機構的津貼。津貼多寡不一,視該機構的預算而定。
我也“出借”過好幾次。其中一次是到曼谷難民中心(Bangkok Refugee Center,簡稱BRC),為向該中心尋求生活和醫療補助的難民當口譯。離開舒適的辦公室,在那個擠滿人的難民中心裡我像一個臨時輸送至前線的士兵,一開始難免慌張,但腦中的冷靜作戰晶片瞬間啟動,甚至有自動消音功能去掉背景裡的孩童哭鬧聲。
不見得是什麼新體驗,但肯定有另一層的體悟。從一位難民口中得悉他們一家四口解決三餐的方法,每天他們會輪流到不同的難民組織或慈善機構領取飯盒、餐券或食物補貼。那禮拜天呢?“禮拜天我們去教會啊,待個大半天我們一家就可以填飽肚子了。”
有一次,我“出借”到國外。
某日上司突然告訴我,駐雅加達聯合國難民署急需一名華語口譯員參與一場面談。
“所以我要飛往印尼了?”說實話我比較喜歡峇釐島,但可以去雅加達回味當地的街頭小吃也不錯,一想起那碗mie ayam pangsit就嘴饞了。“是印尼沒錯,但不需要親自過去,用電話線上翻譯就可以了。”“什麼?”
接著的場景就是我一人呆坐在會議室內,桌上沒有誘人的印尼美食,只有一臺對講電話。此刻難民署官員人在雅加達,難民身在峇釐島的拘留所,我在曼谷。不是平行時空,也非多元宇宙,我們3人在不同的地點對著空氣說話。
眼神嘴唇?肢體語言?全都看不到了。因此必須更全神貫注地聽,放慢語速,勤做筆記。偶爾會有干擾,比如峇釐島拘留所內的迴音。我可以想像那是一間空蕩蕩的房間,沒幾件可以吸音的傢俱,說不定連一扇窗都沒有。
當時的我還不知道,那次的經驗將開啟日後我當線上口譯員的生涯。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