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城市道路規劃的核心價值是充滿人文關懷,而非功利主義。安邦再也前市議員丁傑隆提醒,城市發展背後還有很多弱勢群體。我國的道路設計一向以汽車為導向,但還有很多群體買不起汽車,依賴公共交通、摩托車、腳車等。微型交通工具禁止上路前,還有很多送餐員以電動滑板車(e-scooter)在都市裡送餐,賴以為生。
可見,其實每個人都是道路使用者,只是道路設計講求的是同質(Homogeneous),在這一前提下,馬路究竟能如何變成“大家的馬路”?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白慧琪
攝影:本報 何正聖、陳啟基
與安邦再也前市議員丁傑隆考察拉惹勞勿路(Jalan Raja Laut)腳車專用道時,站在與輕快鐵市政局站(Bandaraya)連結的行人天橋前往下看。上午10時許,車流高峰期剛過,他說比起從前的吉隆坡,車流算少了。(全文閱讀)
延伸閱讀:
【馬路歸屬/01】誰的馬路?道路設計、法規條例“潛規則”竟給你這個答案!
相關稿件: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