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安卧稳舆平肩,倚杖披衫绕四边。空腹三杯卯后酒,曲肱一觉醉中眠。更无忙苦吟闲乐,恐是人间自在天。”
ADVERTISEMENT
一边在轿中安稳地又坐又躺,一边拄杖披衫到处游走。晨间空着肚子喝了3杯酒,弯着胳膊,醉里安眠。不忙不苦,有闲有乐,天天感受自在人间。白居易的〈闲乐〉写于842会昌二年,那年他71岁。
其中曲肱出自《论语·述而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调整心情,一样可以发现乐趣。
孔子心目中的乐趣都有前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接下来句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求道是生命主轴。物质生活虽然重要,但是不应超越精神需求。通过不当行为取得钱财,更是违背天理。对于儒者而言,富贵如浮云,属于虚物,不会给人生带来意义。
白居易早年是儒家信徒,以天下为己任。因为说真话而在政治上吃过大亏,不想当斗士,他在佛道思想中另寻出路。他已经努力过了,不想承担不堪负荷的理想,不想追求卓越。孔子的“曲肱而枕”有安贫乐道的内涵,白居易的“曲肱一觉”则展示诗酒自娱的潇洒。44岁被贬江州司马以后,他调整思维,不再认死理,不冒进不多管闲事,宁愿在平庸的人生中找到快乐和满足感。
白居易聪明绝顶,道家和佛家给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理论和道德的支撑。829大和三年,白居易57岁,用诗分析隐居类型。他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小隐在宁静山林,大隐在热闹朝市,白居易取中间。
“不辱”生活让苏轼羡慕
隐居是文人处世的重要类型,在先秦就有巢父和许由的传说。政治昏暗,士人无力解困救危,抽身而退,远离社会无疑是选项。中国文人认为走向山林对人格理想,心理建构都有正面意义,这是小隐。隐居的目的是让心性自由,没有挂碍,不少人以此作为凭借阐述新说,强调不一定要奔向山林,人多之处更可考验修行。更高层次的闲逸潇洒,也可在朝廷之中实现。在喧嚣中提高心境,被称为大隐。
大隐或小隐的生活只能向往,白居易实践不来。小隐虽能洁身自好,但是日子困窘寂寞,吃饭看书,都是问题。大隐烦恼更多,在君之侧,有名禄之实,纷争必多。大智若愚可以减少冲突,但是说易行难,历史中可以借鉴的例子少之又少。白居易认为自己笨拙,想要幸福安逸,中隐最好。白居易为自己的选择做出解释。当官可以,但是不做京官。不求名不求利,官位不大不小,节奏不紧不慢,有时间游山玩水,有时间喝酒吟诗,不喜不忧才是美好人生。
白居易一直都是老百姓喜欢的好官,只不过比同僚更早看破功名利禄。白居易得年74,和同辈相比是长寿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将他和杨虞卿、元稹、牛僧孺、李文饶等人相比,说白居易最大特色是“不汲汲于进,而志在于退”,由于只求中等官阶,面对激烈斗争的牛李二党,周旋其中互不得罪。他是少数主动自请外放的官员,58岁时以太子宾客分司洛阳,就是不想淌长安浑水。陈寅恪说白居易奥妙之处在于知足,“知足之旨,由老子知足不辱而来。盖求不辱,必知足而始可也。”
“不辱”生活,让一生颠沛流离的苏轼羡慕不已。白居易的晚年非常惬意,他爱酒爱诗爱琴,这是他的北窗三友。官闲俸厚的洛阳留守生涯,使他有能力享受丰裕物质的生活。白居易拥有不少歌妓,所住之地面积不小,“五亩之宅,十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重点不在房地产和财富,而是颐养天年的素质,快乐是他人生追求的目标。“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是白居易写家中女婢诗句,白居易招待朋友都让樊素和小蛮表演助兴。樊素善歌,小蛮善舞。这两位女婢在《旧唐书》中都留有名字。苏轼说“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苏轼晚年没有逍遥的条件。
白居易为樊素和小蛮留下不少诗,后人写白居易的情感生涯时,更是加油添酱,让故事增添伤感。白居易68岁半身不遂时,虽然依依不舍,却让樊素和小蛮趁年轻时嫁人。在得和舍之间,作了很人性化的决定。“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在谈到两位女婢和白居易的知足生涯时,好朋友刘禹锡为他留下这么一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