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agu精釀酒吧開在沙登大街上其中一棟老建築頂樓,平時靜伏在天台上,處於睡眠狀態。等待夕陽餘暉漸逝,這家酒吧才會活過來,俯視沙登新村夜晚的喧囂和車潮。
這家酒吧的地點非常隱秘,得拾級登上一條蜿蜒盤旋的樓梯直達天台,方能抵達這個與世隔絕的綠洲。與Suagu 4位創辦人交談時,令我詫異的是他們並非嗜酒之人,有者之前還不曾接觸過精釀啤酒。那麼他們是如何與精釀啤酒結下不解之緣?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林德成
攝影:本報 辛柄耀
部分照片:受訪者提供
葉家銘、曾愛淳、潘培芳和何曉韻是Suagu精釀酒吧的策劃者。最初是由家銘和愛淳在這棟老建築經營民宿,那時是2014年,他們正好修讀建築設計碩士,也在思索究竟建築設計能為人們或社區帶來什麼改變?直至2019年,培芳和曉韻加入進來,大夥兒便展開了名為“Mushroom Project”的項目,通過揹包旅館的形式,以空間設計來影響周遭環境,讓別人看到各種發展潛能。

普通會員 | VIP![]() |
VVIP | |
---|---|---|---|
星洲網平臺內容 | |||
星洲公開活動 | |||
禮品/優惠 | |||
會員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動/特級優惠 | |||
電子報(全國11份地方版) | |||
報紙 | |||
“經營民宿是為了讓沙登這個地方有一個連接點。當一個地方擁有值得探索的特點,民宿才會有人居住,所以民宿是與當地社區共生融合的一個空間。”葉家銘透露,當時的計劃是把這棟五層樓的建築變成複合式空間,有揹包旅館和文化空間,可以舉辦小型展覽和分享會。他們也希望與當地傳統產業合作,挖掘在地特色和文化潛力,吸引更多人前來旅遊。
“我們想做地方創生,以商業形式促進當地經濟活動,為這個地方注入創意。”想要持續推廣文創活動,就要有固定收入支撐,而民宿是其中一個經濟來源。曾愛淳在一旁補充,頂樓原先設想是休閒空間,供民宿客人交流和休息。站在天台,一望下去就是整個沙登新村淳樸風景。
2020年2月,一切準備就緒,他們開始按照計劃裝修。結果不足一個月,全國落實行動管制令(MCO),打亂了全盤計劃。

Suagu誕生助度過MCO
沒有收入、裝修工程停頓,大家陷入一片愁雲,心底盤算著要如何堅持下去,因為誰也不知道MCO會維持多久。同年10月,他們萌起一個念頭,想引進餐飲業者招徠更多顧客,激活整個空間,無奈沒有人願意進來開業。曾愛淳認為,很多人會擔心兩大問題:第一、沙登居民的消費能力;第二、畢竟是五層樓建築,很難吸引顧客上門。那時,他們把焦點放在天台,而酒吧成了他們的選項。
試想像,烈陽照射下,建築頂樓地面變得“滾燙”,空氣中的熾熱令人窒息。反倒入夜後,頂樓形成一個欣賞滿天繁星的最佳場景,酒吧就成了不二之選,可以舉杯邀明月共飲。不過,他們不想售賣商業啤酒,生怕酒客酗酒,萬一喝醉了滾下樓梯就糟糕了。反觀精釀啤酒與生俱來有不同的風味特色和釀造故事,會形成一個賣點,鮮活有趣。定下方案後,Suagu精釀酒吧因此誕生。
“精釀酒吧並不在我們的計劃裡,但很幸運地,有它才能度過這個MCO。”雖然這項決定很大膽,但葉家銘覺得他們做對了選擇。


經營零經驗,拜會前輩取經
為什麼是一個大膽的決定?蓋因這4人都不是精釀啤酒愛好者,又沒有任何經營酒吧或餐飲的經驗,只本著一股初生之犢不怕虎的精神,果敢地下這步棋。第一件事,他們去拜訪市面上的精釀啤酒吧業者,向他們虛心求教。
“(記者:就這樣開始了酒吧生意?)對啊!不然咧?”葉家銘非常直率地給了這個答案。當然,關鍵在於“破釜沉舟”這4個字,因為他們已投入一大筆資金在裝修和承攬整棟建築物,必須迅速開源找收入來平衡開支。
“我們沒有退路,只能往前走。所幸有很多前輩幫忙,比如Taps Beer Bar的Alvin和Farmer’s Bar的莫乙澤。”這些前輩無私地分享有關精釀啤酒的知識和經商經驗。曾愛淳坦言,正因為不知道,大家才敢如此冒險去做。
2020年12月19日,Suagu開始了首個試運營活動(Soft Launch),恰好我國當時處於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MCO)期間,公眾允許堂食,但每桌只限兩人,需要嚴守SOP。“其實除了朋友到場支持,也沒有人過來。當時我們是自己做廚師、酒吧前臺。”


全馬第一家頂樓精釀酒吧
曾愛淳輕聲地說,“我是開始賣精釀啤酒了才(正式)有喝酒。”她以往只是輕沾,並沒有常喝酒。為了加強精釀啤酒基礎知識,及讓味蕾熟悉各種啤酒的口味區別,他們每天會共享幾瓶精釀啤酒,逐一嘗試,讓舌尖記住這些味道。
剛考獲Cicerone初級認證啤酒侍酒員的潘培芳笑說,一路經營下來,他們逐漸喜歡上精釀啤酒。“精釀啤酒製造過程和我們的理念很接近,它有點類似主廚文化,是一個手工產品。”每家酒廠都會釀製自己的專屬味道,這個理念也正好符合他們的理念,秉持一種工匠精神,親手打造這些空間。
潘培芳透露,除了屋頂結構,所有的桌椅擺設、盆栽、吧檯都由他們一手一腳打造而成。據悉,在行動管制期間,只有酒吧持續經營,其餘空間並沒有開放。他們身兼多職,除了擔任酒吧工作人員,平日還需要在三樓鋸木、打釘、油漆,逐塊逐塊地堆砌自己的理想空間。一直到2021年5月才完成裝修工作,民宿亦開始對外開放預訂。
不過,Suagu精釀酒吧不是開張後就一炮走紅,並沒有很多人上門光顧。所幸,莫乙澤的一句文案捉住了全部人的眼球。葉家銘說,對方在轉發酒吧訊息時,在文案中寫了一句話:全馬第一家頂樓精釀酒吧。這句話無意間吸引很多網紅、網媒關注,紛紛摸上門,揭開這家隱藏酒吧的神秘罩紗。漸漸地,越來越多人願意從市區驅車到這個天台,享受飲用精釀啤酒的樂趣。

建築設計要淡化簡單
頂樓有了酒吧,那又要如何運用三樓的空間呢?這個煩惱沒有纏著他們太久,因為命運悄悄地安排了人選在酒吧與他們相遇。葉家銘還記得,那一天下雨,酒吧已客滿,只剩下兩張吧檯椅子。不過,有3位90後的年輕人堅持無論如何都要上來。正因為這份“堅持”創造了機緣,他們也入駐三樓,開辦了“Overdose Kitten”咖啡館,並在今年1月正式開張。
葉家銘不禁笑說,“其實,我們在沙登一起合作做事的夥伴,都是在Suagu酒吧喝酒認識的。”如今這棟老建築已經“填滿”,底層和四樓是有5房的民宿,二樓是眼鏡店、三樓是咖啡館和文化空間,頂樓就是精釀酒吧。
我倒是好奇,近年城中開始出現很多木質系、日系咖啡館,Suagu精釀酒吧會不會有定下風格?曾愛淳不以為然地說,“所謂的風格會過時,就好像時尚設計。然而,建築設計很少提到風格,我們是沒有風格的。”對他們而言,建築設計的概念儘可能淡化簡單,去凸顯一樣事物的特色。
“建築物應該要‘tone down’,裡面的活動才能‘stand out’。”曾愛淳指出,他們在設計空間時,只會構思要放什麼物件和功能。接著再思考動線,當人們來到這個空間時會有什麼感受;倘若有活動,空間又會怎樣呈現嶄新的面貌。她以創意市集為例,手作人憑自身設計美感就能將攤位裝飾得很漂亮。“我們的空間就是畫布(canvas),希望大家來‘上色’。”


地方創生的入口,帶動新村經濟
當然,地方創生不是一個短期目標,他們以民宿和酒吧為入口,與新村共融,打造地方經濟的生態圈。這棟老建築的閒置空間經過活化,被賦予全新角色,成為當地村民、藝術家、文創工作者、旅客的交流空間和藝文展演場域。
葉家銘認為,Suagu可說是催化劑,令他們更快落實地方創生的概念,亦讓更多人看到很多可能,發現原來沙登可以做到這些文創活動,帶動藝術文化風氣。

新手選酒貼士
喝精釀啤酒有點類似吃榴槤,得進階式品嚐,再從中找到自己喜愛的口味。Farmer’s Bar精釀酒吧創辦人莫乙澤為新手推薦5款精釀啤酒,依據酒精濃度和風格排列出來。
第一款:3 Ravens Thornbury Pilsner
酒精:4.5%
風格:皮爾森(Pilsner)
香氣:具有檸檬、白葡萄、杏果和蜜瓜等風味
味道:喝下去有面包麥芽味,清淡的啤酒花香和苦味融合得很均衡。由於它是一款拉格啤酒,口感與普通啤酒相近,入口順滑。

第二款:Brewlander Xtra Pale Ale
酒精:5%
風格:超級淡色艾爾(XPA)
香氣:有芒果、柑橘和核果等風味
味道:擁有額外的淡色麥芽甜味,再配合Azacca和Chinook啤酒花提煉出來的芳香,交織出清爽的口感。

第三款:Deschutes Squeezy Rider
酒精:7%
風格:西岸印度淡色艾爾(West Coast IPA)
香氣:有濃郁熱帶水果的香氣,如百香果、番石榴和柑橘。
味道:這款啤酒採用了Cascade、Strata、Mosai和Galaxy四種啤酒花。啤酒花苦度與果香味融合得恰到好處,尾韻會有些許瓜味和麥芽風味。

第四款:Equilibrium Fulcrum
酒精:8.5%
風格:雙倍印度淡色艾爾(Double IPA)
香氣:有青草和柑橘果味,同時也能感受到百香果白葡萄等的風味。
味道:入口有濃郁水果味,喝下去後會帶有一些溫和的苦味。

第五款:Heretic Chocolate Hazelnut Porter
酒精:7%
風格:波特(Porter)
香氣:充滿Guittard可可和榛果香氣。
味道:巧克力味非常濃郁,可以說是一道“甜品”,喝下去會有些許咖啡和焦糖甜味。

資料來源:取自Farmer’s Bar官網和網絡資料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医疗保险的本质,并不是我们“想不想买”,而是“我们能不能承受没有它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调整、优化自己的保单,让它更符合自己的经济状况,但最不应该做的,就是直接断保。
“保费这样起法,哪里顶得顺哦?”
卅岁的弟弟看到保费涨价的新闻时,忍不住发出如此感叹。虽然他不算很年轻,但也才在职场站稳脚步,每个月的收入除了应付日常开销,还要供车贷和年少无知时欠下的债务,一家四口的压力都在他身上。可如今,连医疗保险都开始吃紧。
“到底该继续缴,还是直接断保算了?” 当时候他向我抱怨到。
天哥认为,他不是唯一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有这种想法的人。最近,大马保诚(Prudential Malaysia)宣布,由于医疗索赔率上升19.6%,医疗保险保费将从下个月起调整,平均上涨4%。有市场反馈指出,部分保单的实际涨幅或较高,引发了不少年轻一代的担忧。这让许多人开始思考,医疗保险还值得买吗?还是该放弃,省下这笔钱来靠自己?万一将来越起越高,直到无法负荷才断保,年老时的医药费不就竹篮打水一场空?
医疗保险涨价,问题出在哪里?
老实说,保险公司并不是凭空决定保费的,每一次调涨背后都有数据支持。根据大马保诚的数据,每1000名投保人中,提出索赔的比例已从62人升至74 人,增加了19.6%。不仅如此,每宗索赔的平均金额也增长了3.9%,从RM 14,113提高至RM 14,664。
这说明了什么?医疗成本在增加,投保人使用保险的频率更高,保险公司自然需要调整保费,以维持财务平衡。虽然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不爽,没问题时保险公司就赚钱,有问题时就把费用转嫁顾客,这样还得了?但是,保险公司也不是做慈善的,和我们做生意的道路相同,来货贵了,不就贵来贵卖,没理由赔本卖的。
但这只是表面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医疗科技进步、治疗成本上升,以前可能无法治愈的疾病,如今可以治疗,但代价是更昂贵的医疗费用。还有就是药物价格上涨,尤其进口药品,价格受汇率影响,越来越贵,医院也贵来更贵卖。不久前,一则关于是否公开药物价格的报道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层层叠加下去,就引发了整条链的价格上扬,保费也跟着上扬,最后变成顾客买单,这也是整个医疗行业成本上升的结果。
年轻人该不该断保?
面对涨价,很多年轻人第一反应是:“要不干脆不买保险了?”
这种想法看似合理,毕竟如果1年要缴RM 3,000的保费,10年就是RM 30,000,不如直接存起来?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你能保证10年内都不会生病、不会出意外吗?如果真的发生意外,RM 30,000块恐怕就是杯水车薪了,以现在的医疗费用来看,住院动手术一次至少要RM 20,000-RM 50,000,如果是癌症治疗,费用更是高达RM 200,000或以上,随着医疗体系的发展,10年后的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RM 30,000可能连小手术都无法完成,更别说其他大型手术或癌症治疗的费用了。
而且断保后,未来可能买不起新的保单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保费也会更高,所以为何保险从业员总是说,保险是越年轻买越划算的,但是中间其实也有点猫腻,因为不同类型的保单,有些提早买也未必更划算,不过篇幅有限,今天就不聊这个课题了。而有些人则会认为,反正自己现在健康,等以后需要时再买就好,只能说我们想到的,保险公司也想到了,所以他们都是以健康状况来核保的,一旦身体出现问题(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超标),可能会被加费、受限制,甚至拒保。
所以当我弟问我该不该断保时,我跟他说,既然你已经开始了,那么“老虎螃蟹”你都别让保单断掉,因为保险就是一种“以小搏大”的玩意,就算断保让你省回几年1-2万块,分分钟你也是花掉的,但如果真的无端端出事,那就一切都完了,虽然说可以去政府医院排队,但是政府医疗资源紧张,是否能负担所有需求?就算能都好,花费在政府医院排队的时间绝对是天文数字,也意味着没法正常上下班,一场大病就毁掉一切了。
所以,断保恐怕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反而应该思考如何调整才能让自己既有保障,又不过度增加财务负担。如果真的无法负担,天哥认为可以考虑调整保单数额,而不是直接断保,如果保费压力太大,可以考虑调低保障额度,降低投保成本。公司若有提供Group Insurance,可以将它作为一道防线,以降低未来保费上涨的风险。
听完这些分析后,弟弟沉默了一会儿,最后问道:“那如果真的缴不起呢?”,我笑了笑,说:“缴不起也得缴,没事你每年省几千块,出事你人生直接完蛋,这个风险你能承担吗?”
其实医疗保险的本质,并不是我们“想不想买”,而是“我们能不能承受没有它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调整、优化自己的保单,让它更符合自己的经济状况,但最不应该做的,就是直接断保。毕竟,当我们面对疾病,保险是唯一能帮助我们分担风险的工具。而人生最大的无奈,就是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买不起了,这也是人生中最大的无奈。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