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6日訊)根據固體廢料及公共衛生管理機構(SWCorp)的數據顯示,去年國人每日倒掉的可食用食物達4081噸,這足以填滿一個半奧林匹克規模的游泳池。
據《星報》報道,我國在2021年每日產生的固體廢物為3萬8219噸;換言之,每天扔掉的垃圾中,大約有10%是可以食用的食物。
ADVERTISEMENT
“2021年,身在大馬的民眾每天產生1萬7007噸食物垃圾,多數(76%)是如骨頭及果皮等不能食用類,其餘的24%是仍可食用的剩餘蔬菜及肉類。”
2021年的食物垃圾數據,比2020年的1萬7041噸的記錄稍微有所減少。
此前SWCorp發表的數據指,大馬人每天產生的食物垃圾可以填滿七個奧林匹克規模的游泳池,這代表每天的3萬8000噸的生活垃圾中,有45%(即1萬7000噸)為食物垃圾,其中約4080噸仍可食用,以上食物資源,足以提供300萬人的每日三餐。
隨著物價上漲,SWCorp促請民眾在採購食品前先計劃,如在採購前先檢查冰箱,避免購買冰箱內已有的食品、根據“先進先出”的概念保存和排列食物,在食物上標上保存日期,並將較早的食物放在易取的地方,如前面或頂部。
SWCorp建議消費者將香蕉、蘋果和梨與其他水果隔開,因為這些水果在熟成時會釋放乙烯氣體,可能從而使附近的其他水果更快熟成或變質。
對於處理剩菜一事,SWCorp建議民眾,可以將這些食物重新用於新餐、分享、捐贈或用來製作堆肥。
“雖然食物屬可分解,但大堆的食物垃圾對環境有害。”
馬來西亞自然協會(MNS)主席阿末依斯邁博士指出,大多數食物垃圾最終會進入垃圾填埋場,並在那裡被降解,但會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
氣體會導致氣候變化
“這些氣體會導致氣候變化,並可能導致氣溫升高。”
他補充,全球產生的溫室氣體中,有約7%屬來自可預防的食物浪費。
他說,降解的食物垃圾還可能產生滲濾液,並汙染垃圾填埋場所在的地下水和水生生態系統。
“大馬人必須不浪費食物,通過食物消費管理,不僅可以拯救我們的環境,還可以拯救我們的口袋。”
他也認為,當局需要展開更多醒覺運動,教導民眾如何處理及管理食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