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我開始關注馬來西亞的音樂創作人,其中包括片山涼太、莊啟馨、阿爾梵、優子、baby chair、Amrita Soon等等,但“Jesslyn童舒婷”是最近頻頻令我想起的名字。
ADVERTISEMENT
她的歌,我聽了好幾個月,首張EP《Feel Again》(最初定為《Letting Go》),我粗略估計,聽了不下二十次,從此成為粉絲。在浴著晨暉上班時,我聽的是童舒婷;在下班擁擠的道路上,我聽的是童舒婷;在深夜的房間裡,我聽的還是童舒婷。值得那樣被聆聽的歌,在情緒上扮演指引的角色。當我找不到適合的表情當面具時,便將自己埋在這些歌裡,在這樣的時刻,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袒露自己的靈魂,任由音符錘擊耳膜,任由旋律溫柔的撫摸著傷口,慢慢熨平內心的皺褶。
從音樂中獲得感知體驗
簡單的音樂配置營造出視覺想像空間,好像沉浸在歌曲當中,又彷彿抽離在音樂之外,讓我在想像當中浮現出屬於歌者體驗過的真實。她就像是一個常寫日記的女生,透過精簡的詞句,用她的歌聲不溫不火地向你傾訴她所有的哀樂、孤獨、脆弱或堅強。從第一首〈Stay〉、〈The One〉、〈Purple Sky〉、〈Longest Night〉到〈Light Dawn〉,每一首歌像一個正在移動的鏡頭,連貫在一起,敘事強烈,彷彿可以用耳朵聽到用聲音建起來的虛構場景,很適合成為電影配樂。像〈Purple Sky〉這首歌,一開始主歌裡的哀怨,到副歌時鋼琴伴奏的堆砌,輕輕鋪陳開來,像越走越遠的故人,時移事往,畫面色調變得不一樣了,再黑的黑夜終究迎來黎明,再長的坎坷也會出現平路,她似乎想從封閉的空間走出來,懷著一顆輕鬆和豁達的心重新擁抱這個世界。我想,我懂Jesslyn的音樂,像是一對頻率相近的靈魂共同進行的療愈儀式,聽著聽著,才發現眼眶溼了。這些歌,不見得可以幫我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一直陪著我上路。
不被人察覺的舒適聲音
Jesslyn現任音響工程師、音樂製作人、編曲、詞曲創作、全職音樂人。大學時修讀Contemporary Music in Audio Technology,平時會嘗試聽不同曲風類型的音樂,直到近幾年她聽了Chelsea Cutler、Mree、Tony Anderson、Olafur Arnalds等,從此迷上氛圍音樂(ambient music),給Jesslyn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逐漸變成她細微的堅持,一點一滴幫她建構出日後的音樂風格,找到適合自己的宇宙天地。聊到大學時代的記憶,她提到自己常和朋友熬夜做功課、寫歌、唱歌、研究音樂,也組團參與過大大小小的演出和比賽,從翻唱改編到開始自行創作,直到有天覺得時機成熟,靈感充足,便決定嘗試做一張EP,對慢工出細活的Jesslyn來說,這次的創作與製作過程非常艱辛,多次萌生放棄的念頭,但慶幸一切都挺過來了。Jesslyn說,〈Stay〉和〈The One〉在3年前就寫好了,另外3首歌是在籌備EP時寫的。大部分的歌曲都在家裡錄音。創作時,她習慣先用自己的電子琴、吉他或midi鍵盤試彈,後製時才調整自己想要的音色。Jesslyn說,EP裡的鋼琴音色受到Olafur Arnalds的作品影響,其餘的都是自己摸索想像。
創作,常常就是自我挖掘,自我療愈的過程。Jesslyn這張EP,便是最好的例子。她曝露的憂傷是如此真實,音樂乍聽清新柔軟,帶點文青氣息,內核卻十分沉重。Jesslyn是我第一個採訪的音樂人,沒什麼章法,幾小時拉哩拉雜,斷斷續續地聊。畢竟篇幅有限,其他尚未分享的,就要請你在她的音樂作品裡探勘感受了。
更多文章: Chris/808的音樂勵志故事 林佚/歌詞對照記 ian/嘻哈文化之Beef Tom Phan/打開了一個Déjà vu電臺 Chris/關於EDM製作人的13道FAQ Tom Phan/〈直到我們遇見愛〉用3種語言打破“語言的牆”? 林佚/專業比稿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