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10:00am 11/06/2022

辣汤

林金城

知食份子

客家炸肉

辣汤

林金城

知食份子

客家炸肉

林金城|味道不老:客家炸肉•辣汤

南乳炸肉焖木耳,查实是新马惠州客的杰作,流传超过一甲子。锡米山则是当代的再创经典,蕴含客家先辈艰辛打拚的精神!

来马寻访客家美食的中国媒体朋友,一见面便丢下这个“难题”:可以介绍一些本土再创的客家味吗?
穿梭游走在雪隆一带的客家村,其实我才不想又是酿豆腐、又是梅菜扣肉、又是盐焗鸡、算盘子、擂茶和黄酒鸡什么的一一介绍;虽然我也知道,如果以文化角度思索,抽丝剥茧的去分析以上经典菜餚的食材和烹调方法,肯定还是可以从中理出一些“原乡”与“他乡”的差别,但这离“本土再创”确实遥远。

于是我选了和辣汤作为“食例”。

首先,客家炸肉又名“南乳炸肉焖木耳”,是马新地区客家人常吃的一道“家乡”菜餚。同时也广受其他籍贯人士喜爱,连一般自助餐、杂饭档都经常可以看到客家炸肉的踪影。因此,也有人将它列为酿豆腐和梅菜扣肉之外,没人不懂的客家菜!

其做法是用连皮切块的五花肉,放入由南乳、五香粉、葱蒜汁、蛋液和面粉等调成的醃料中醃渍四小时以上,下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捞起沥干油后,再放入黑木耳、清水和调味料,以慢火焖煮至收干入味为止。肉块香醇浓郁,木耳口感爽脆,是下饭的绝配,完全符合传统客家菜“油、咸、香”的特色!

此外,客家炸肉也有另种干式吃法,即油炸后不经焖煮便直接食用,此乃最古早的版本,也符合炸肉之名。通常五花肉改切成条状,方便炸后当作叉烧来切片。这种以酥脆口感为特色的炸肉,普遍流行于南马新山一带的苦瓜汤餐厅,作为一道香口菜餚;而中马一些客家村的家庭面摊,则以切片炸肉当作叉烧使用!所以,一些专卖这种干式炸肉的流动小贩,便干脆在摊头写上了“客家南乳五香炸叉烧”!

客家炸肉

这道在原乡绝对找不到的“南乳炸肉焖木耳”,查实是新马惠州客的杰作,流传超过一甲子。根据我多年来所做的口述历史及田野调查,发现早年先辈们从原乡带来的只是干式版本,由于所处热带之地,生怕吃后容易上火,于是加水调味炖煮,又觉过于油腻,便放入有活血吸油、防止心血管硬化的黑木耳加以中和。此乃无心之作,还是传统养生智慧的缩影?经已无从考究了;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道食物肯定满足“本土再创”的精神!

如果说客家炸肉是属于“传统式”的再创客家美食,那近廿年来流行于雪隆一带的锡米山辣汤,便是当代的再创经典了。

锡米山(Sungai Chua)位于雪兰莪州的加影,早年盛产锡米,聚居附近一带的多是从事採矿和割胶的客家人。这群离乡背井讨生活的拓荒者,每天一大清早必须抵抗山野树林的露水到橡胶林里割胶,或忍受奇重无比的湿气,双脚浸泡在矿地水里淘洗锡米。于是他们都习惯在未动身去干活前,先喝下一碗纯以薑片熬煮的薑汤,以祛寒暖身,久而久之便演变成锡米山新村独有的饮食文化。

锡米山辣汤

到了上世纪1970、1980年代初期,矿业逐渐凋零,胶价陷入低迷之际,村民纷纷另谋出路,而这碗毫不起眼的薑汤,在加以改良后,便成为居民寻找生机的转机。因为在1978年的时候,有位卖瓦煲肉骨茶的前辈,率先注入薑汤概念,在猪骨汤中尝试加入薑片及胡椒去煮,经过不断改良,终于烹制出别具风味的“锡米山辣汤”。于是一时间村民都争相投入辣汤行业,颠峰时小小一个锡米山就有十多廿家大大小小的辣汤店。如今,除锡米山外,附近客家人比较多的地方如士毛月、沙登,甚至雪隆许多小贩中心都可见到辣汤踪影。

辣汤的做法很简单,以瓦煲现煮,在预先备好的猪骨汤中加入薑片和白胡椒,熬煮出味后再把新鲜鸡块、猪肉片、猪内脏及金针菇、蘑菇、冬菜等放入烫熟,上桌前撒上芹菜即可,鲜味无比,辣味十足。

从食材而言,辣汤并没有明显的客家特徵,勉强只能说是客家胡椒猪肚汤与一般祛寒薑汤的结合。然而美食故事背后,一碗辣入心扉的鲜美肉汤,却蕴含客家先辈在此艰辛打拼的精神啊!

2012年7月12日完稿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