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困惑與難於協調的是,中國的海洋大戰略要怎樣走,才能讓已經掌控海洋霸權數十年的美國接受一個新的參與者,而不感到受到威脅,能和平共治地球的浩瀚大海洋?
海洋佔據地球的四分之三面積,它對人類和國家發展意義深遠,包含至少三個領域。
ADVERTISEMENT
其一,大海資源豐盛,能輔助陸地資源之不足,其經濟意義異常重大。其二,海洋為水路運輸之鑰,規模大的遠程運輸成本較陸路低廉且快捷。除了港口設施,海運基本無需類似陸運的公路和鐵道的基礎設施,投資成本較小,而成效與實利巨大,對從事外貿的沿海城市的國際市場化、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生產效率極為有利。其三,對國家自衛的軍事需要,海軍扮演非常重大角色。現代化海軍在配合空軍支援下,海軍的作戰能力已獲得很大的加強。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傳統的中國基本是陸向型的,其經濟基礎仰賴農耕文化。中國大陸的陸向邊緣為北方和西北方的浩瀚荒漠及遊牧草原文化,西邊和西南又有高山阻隔,縱使東邊和南邊有漫長的海岸線,但周邊和南海諸國經濟滯後,貿易資源有限,因此海洋文化相對薄弱。陸向文化偏向於封閉,因周邊遊牧文化對中國本土農耕文化沒起到提升交流質量,包括促進新思維的積極作用。不管是政治管理和推進經濟發展,效應極小。
封閉的陸向文明,只能在專制皇朝內部自行摸索。自漢武帝之後,這個帝制皇朝靠農耕文化的忠君盡孝與儒術創新,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國泰民安,為皇朝益壽延年而效命。縱使中國曆代也擁有自己的齊魯海洋文化、吳越海洋文化、嶺南海洋文化、閩粵海洋文化、潮汕海洋文化等,但這都不過是侷限於沿海一帶的漁民和小規模商業活動。至於遠洋貿易和捕撈,明清二朝更是禁止漁民和商民出海,把百姓視為天朝“禁錮子民”和皇產部分,不準移民漏失。這個移民控制,一直延續到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失敗,清朝國力日衰後,才不得不放棄對中國人出海的管控。
19世紀開始,中國通過輸入西方較為先進的工商業文明,初步取得現代化概念,以及隨後關於現代化管理效率,科學發展觀等。然而,到了20世紀中期,中國與西方在充滿暴力的新舊文明撞擊聲中,引進的不是資本主義,而是本土社會深重矛盾亟需的共產主義解決方案。中共1949年建政的30年後,又從不重視海洋文化的封閉型計劃經濟體制的教訓中,進而改革到重視海洋文化的全球化市場經濟,開始大闊步的走向海洋文明。
從2014年開始,中國提出以一帶一路的“海上絲綢之路”為代表的海洋文明,期望通過它提升和發展海洋文化,繁榮海洋經濟,海空軍軍事實力和外交手段,與鞏固國家的安全基石掛鉤。中國一帶一路的推進,不但給國際貿易和跨國開發,增添了自由競爭性,也給自己注入新的海洋文明和傳統的陸向文明融合的國運及經貿機遇。自然,海洋文化的外向性,不免帶有一定的地域擴張性,並對現有以美國為首掌控的國際海洋秩序和霸權造成衝擊,以及掀起美國的傳統盟國如澳洲,紐西蘭等的戒心。
自習近平2012年任中共總書記以來,便經常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己任,並且呼籲民族復興,又以漢唐盛世為模範。須知漢唐盛世兩朝的陸向文明,均是中華民族歷史光輝的帝國時期,在當時華夏中央政權側重華夷外交關係,天朝天子帶有高低等級、俯視“萬邦來朝”的態勢。今天重提漢唐盛世和民族復興為中國夢,讓周邊臨近國家回想起這一段歷史,不會是甜蜜的回憶。對不熟悉中國歷史,但又十分懷疑中國崛起動機的西方人,可能將恢復漢唐盛世的民族復興,視為類似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說的恢復“羅馬帝國的榮光”那樣。
漢唐盛世既是中國的帝國時代,而又以它來恢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走向遼闊的地球海洋這個富國和強軍夢,給人的印象不免是一個現代帝國的轉向。這個新型的海洋導向帝國,我們渴望它將給世界帶來和平,而不是紛爭戰禍。
但令人困惑與難於協調的是,中國的海洋大戰略要怎樣走,才能讓已經掌控海洋霸權數十年的美國接受一個新的參與者,而不感到受到威脅,能和平共治地球的浩瀚大海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