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有曼谷街頭的摩托拜,沒能在住處外站一站,就能招一輛過來,也沒能像曼谷人一樣,從公交站出來後,無論凌晨深夜晴天雨天,一定會有一輛摩托拜準備載你回到住處,代價只是幾枚銅板。
ADVERTISEMENT
坤蓬準時出現在約好的捷運站下,他要帶我去在素坤逸50巷的新家,他的母親已經煮了一桌好菜,等著招待我這位前房東。
要知道的是,50巷離捷運站有一段距離,6月的泰國進入悶熱的雨季,坤蓬知道我們大馬人早已習慣開車,縱使只是到巷口雜貨店買瓶醬油的距離,如此“嬌生慣養”。
“來,我們轉個彎,我帶你坐摩托拜”,我以為他搬了新家也添購了摩托,正幻想著坐上他的摩托,像其它泰國人那樣左穿右拐時,只見轉彎處是一排摩托拜,旁邊有一群穿著橘色背心外套的騎士,在傘蔭下納涼。
坤蓬向摩托拜騎士說了地址,嫻熟的坐上車,示意我坐上另一輛,並叫騎士跟著他。我還沒搞清楚狀況,騎士就為了追上坤蓬而急轉油門呼嘯追上,那速度不輸給“天若有情”的亡命飆車。
我忘了自己有多久沒有騎摩托,也不記得自己最後一次搭摩托拜是什麼時候。穿著橘色背心外套的騎士在擁堵的路上左右穿梭,看似危險但我依然坐得穩穩的。風在耳邊嘯嘯拂過,過去在曼谷搭乘摩托拜的美好經驗被喚醒,沒多久就到了坤蓬的住家,2輛摩托拜的短程路費不過60銖。
這是曼谷街頭的日常,無論是上班族、學生、無論你今天做何打扮,若要從住處到附近的公交,包括捷運、地鐵、巴士、火車站等,在炎熱的天氣下走10分鐘會讓人受不了。居住在雪隆一帶的你一定非常有同感,但我們沒有曼谷街頭的摩托拜,沒能在住處外站一站,就能招一輛過來,也沒能像曼谷人一樣,從公交站出來後,無論凌晨深夜晴天雨天,一定會有一輛摩托拜準備載你回到住處,代價只是幾枚銅板。
這些摩托拜,有很多外號:泰國人叫他們“賽”、大中華地區或旅遊資料上統稱“橙色外套的摩托車”、平均每公里收費30銖,因其便利性、隨處可見及極具流動便利,成了曼谷人不可或缺的出行交通工具之一,也是讓坤蓬,及所有我認識的泰國人樂意不駕車,選擇搭乘公共交通的原因:連接了第一段及最後一段路程的,廉價公交。
更別說,在闊別2年後再次造訪曼谷時,才發現捷運與地鐵也不斷延伸的路線,涵括更大的範圍,讓居民與遊客只要搭上捷運地鐵,幾乎沒有到不了的地方,那麼方便。
曼谷究竟有多少位摩托拜騎士?坤蓬用泰文一搜:10萬人!這並不是一個古老的行業,約30年前才應勢而生,單是大曼谷地區便有6000個拉客點。他們不像德士或出租車會到處流動拉客,他們都是靜待在一個地點,等著絡繹不絕的乘客,騎出一個價值逾10億泰銖的產業。
坤蓬也告訴我很多有關摩托拜的內幕,例如不同地點的騎士每月須繳交多少抽成、他們身上那件橙色背心外套都有明碼實價、還要“拜碼頭”加入特定組織才能在特定地區載客,更不能越界拉客,“那是會出人命的事,過去有人因為不守規則而被打死呢!”
“當電子召車來到泰國,就直接威脅了這個行業。電子召車不用這樣多規則,而且明碼實價不會被砍菜頭,橙色背心外套的騎士當然很不爽,幾乎三兩天就去示威抗議。”坤蓬在飯桌上說了很多關於這個行業的真實面,這讓天真的,想著“為何大馬不能有電召摩托車服務”的我面對冷酷的現實:不是不要,是這個行業有太多的未知,水太深了!
如果一開始便嚴格管制,而不是像曼谷的摩托拜那樣,因其盈利龐大而成了黑勢力控制的行業,肯定會有更多人,像坤蓬一樣樂意搭乘公交,縱使從住家門口到公交站有一公里距離,但僅30銖的費用就可以免去塞車、耗油、過路費、停車費等開車的費用,誰還不樂意搭公交呢?
“我覺得,吉隆坡應該要有這個摩托拜”,坤蓬真心建議,他曾在八打靈再也工作生活數年,假日都是搭乘捷運出外,卻因沒有這樣的便利而被逼在晴天雨天走路到捷運站,結果往往都讓他選擇電召車,“不是我不要搭公交,是搭不到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