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緩緩爬行於山間,窗外盡覽草原、野花、河流、湖泊和雪山。風景如畫,我正看得入神,車廂自動門倏地打開。檢票員來查票。我和同伴從揹包裡拿出我們的瑞士旅行通票,自動反應對那位笑容可掬的檢票員說了句“buongiorno!”(意大利語早安的意思)。
結果馬上被檢票員糾正。他說,火車已從意大利語區駛入德語區,該改口說德語了。他還熱心地教我們和初次見面的陌生人說 “Grüezi”(瑞士德語哈囉的意思)。
ADVERTISEMENT
這是我第二次遊瑞士,從南部的意大利語區提契諾(Ticino)一路玩到德語區伯恩(Bern)和蘇黎世(Zurich)。前面幾天,習慣了一早逢人就來一句熱情高昂的“buongiorno!”沒想到隨著鐵軌穿過高原山脈,語言也要急轉彎。
多年前第一次去瑞士,只匆匆在日內瓦這個法語區待了幾天。聯合國難民署總部設立在日內瓦,我無論在難民署總部的辦公室、餐廳,或甚至在電梯裡,傳入耳畔的都是聽不懂的法語。瑞士擁有4種官方語言,約三分之二人講瑞士德語,20%講法語,6.5%講意大利語,另外0.5%人講羅曼語。
我們在馬特洪峰(Matterhorn)腳下的策馬特鎮(Zermatt)下車。在旅館登記入住時,我耍聰明以 “Grüezi”問好,或許是發音不準,櫃檯職員)愣了好幾秒才反應過來,隨之笑問,“為什麼要說德文呢?用‘哈囉’就可以了啊。”
旅人以為說幾句當地語言是義務,是拉近彼此距離的熱心主動,總是略懂皮毛就莽莽撞撞開口,卻多半因為貧瘠的語文知識和語感,加上心虛,往往落得別人尷尬、自己可笑的境地。
英語在瑞士是上學必修語言,說英語就好。不過,英語在瑞士也並非通行無阻的。
我到伯恩街頭的亞洲食肆用餐,店取名下龍灣,可想而知老闆是越南移民。打開菜單,乍看全是德文,只好指著牆上的圖片點菜。結果老闆娘不諳英語,我不會德語,她嘰裡咕嚕說了一大串,皺眉苦笑。沒轍,我只好點了菜單上唯一熟悉的食物“Nasi Goreng”,然後說“chicken”。這次老闆娘聽懂了。
片刻之後,她給我遞上一碟油亮幹香的雞肉炒飯,還附上一對刀叉。但我這個亞洲人吃飯非用湯匙不可啊。用英語向她討一把湯匙,結果她誤以為我嫌餐具不乾淨,又再給我補上一對用餐巾包裹的刀叉。
兩人雞同鴨講(愚蠢的我當下完全沒想到用手機翻譯),情急時刻身後一名瑞士男子挺身而出,充當口譯員替我們解了圍。
我一邊吃著炒飯,一邊默唸剛剛學會的德文單詞“Löffel”(意即湯匙),然後看著坐在對面的瑞士男子優雅地用叉子將米飯送入口中。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