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曾经历不同时期的发展,即最初的吠陀教(Vedaism,大约开始于公元前1500年)、中期的婆罗门教(Brahmanism,大约始于公元前800年),以及后期的印度教(Hinduism,大约始于公元前1世纪,而确立于公元后3、4世纪)。这同一宗教的不同名称,都是传承吠陀经典与文化,同时在后期吸纳其他宗教和地方民间信仰的内涵,延续至今。
印度教有3亿3000万个神祗的说法,从初期的自然崇拜到后期确立3大主神的论述,众神的地位在不同时期有所起伏。以自然神为例,最初主要的神为火神(Agni)、雷电之神(Indra)、风神(Vayu)、太阳系诸神(Adityas)等等;至于女神则有恒河女神(Ganga)、莎拉瓦蒂河女神(Saraswati,即辩才天)、黎明女神(Ushas)等。在印度神话中,恒河女神与莎拉瓦蒂河女神是姐妹。
ADVERTISEMENT
印度教3大主神都有配偶:
(1)梵天与辩才天(Brahman & Saraswati)
(2)毗湿奴与吉祥天女(Vishnu & Lakshmi)
(3)湿婆与雪山女神(Shiva & Parvati)
印度教女神(Shakti/Devi)结合柔美、刚烈和法力,有专司和普遍职能,以3大主神的配偶为例,辩才天属于智慧女神,执掌智慧、辩论、语言、知识、诗歌、音乐、艺术、科学。
吉祥天女(在印度密教中称为莲花女Kamala)是印度教中的财富、幸福和美的象征,属于“财神”。吉祥天女是毗湿奴大神的配偶,毗湿奴多次转世化身,吉祥天女都忠贞相随,因此被认为是好妻子的典范。当毗湿奴化身为黑天(Krishna)时,吉祥天女变成拉达(Radha);当毗湿奴化身为罗摩(Rama)时,吉祥天女变成悉达(Sita)。
雪山女神是雪山(喜马拉雅山)山神之女,女神中的大神,祥和与愤怒时各有不同的化身和名称;黑天女卡莉女神(Kali)、难近母(Durga)、断头女(Chhinnamasta)、荼积尼(Dakini)等,是雪山女神愤怒与刚烈的形象。
印度教另有10大女神说法,涵盖(1)黑天女卡莉女神(Kali)、(2)度母(Tara)、(3)三城美女 (Tripura Sundari)、(4)宇宙之母(Bhuvaneshvari)、(5)畏怖女(Bhairavi)、(6)断头女(Chhinnamasta)、(7)死亡女神(Dhumavati)、(8)巴卡拉穆姬(Bagalamukhi)、(9)摩邓伽女(Matangi)、(10)莲花女(Kamala)。
供奉最多的女神是谁?
马来西亚印度庙中的女神,供奉作为主神者,以雪山女神的化身为主,尤其是黑天女卡莉女神和难近母;至于作为陪祀之神或寺庙装饰艺术的题材,毗湿奴和湿婆大神及其配偶都相当普遍。
黑天女卡莉女神是从难近母额头上化出来的女神,属于血腥女神;两者都是印度教性力派的主神。就如同湿婆,黑天女有第三只眼,青面獠牙、红色长舌、凌乱的头发以毒蛇为装饰、以童尸当耳环、以头盖骨当杯子生饮人血、一手拎着恶魔的头颅摇晃,血水直流。
传统上难近母被认为是雪山女神的凶狠化身,甚至比男性更加威猛、骠悍。难近母大战天神都束手无策的牛魔王阿修罗马希沙,并砍下后者的头颅,是广为传颂的印度神话。
实际上,马来西亚印度庙所供奉的主神,数量最多的当属来自南印度(特别是Tamil Nadu邦)原乡的斯里摩诃玛莉雅蔓女神(Sri Maha Mariamman,简称Amman),这是非雅利安传统的民间信仰。Mari是“雨水”的意思,而Amman在淡米尔文中是“母亲”。这位女神专司雨水、农业和妇孺。有些印度教人士将她比喻为华人民间信仰的观世音菩萨。
印裔同胞漂洋过海来到新天地,没有忘记把原乡的神明带来保佑新生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