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死刑案件的確有爭論性,例如為了愛情甘做毒驢的女子,還有不知擁槍是死罪一條的青少年,他們要為自己的一時胡塗和無知付出生命,這個刑罰叫人太沉重。
ADVERTISEMENT
掌管法律事務的首相署部長旺朱乃迪宣佈廢除強制死刑的法案預料10月份提呈國會,明年1月落實,又把廢除死刑的辯題翻了出來。
主張廢除死刑的人士和團體認為,死刑是殘忍的刑罰,沒有人有權力奪走另一個人的生命權。
反對廢死的大眾說:難道殺人兇手就有權力奪走別人的性命?難道對受害者施毒手不殘忍?
主張廢死人士表示:最冤枉的是抓錯人判錯刑,過去曾經發生無辜者判死刑的冤案,囚犯被正法後才發現錯判,然而人死不能復生,鑄下無法挽救的大錯。
反對廢死人士表示:被冤枉的幾率會高過因漏洞逃過一死的案件嗎?即便如此,要完善的是調查案件和審訊制度避免誤判,而不是擔心有人會死於冤刑而讓所有兇手免於償命。
主張廢死人士表示,死刑已經沒有阻嚇作用,即便有了死刑,罪案還是同樣發生,所以死刑不能根本解決犯罪問題。
反對廢死人士表示,如果連死刑都不能阻嚇犯罪,難道還有更有效的方法制止罪案?美國、斯里蘭卡和乍得又為啥恢復了死刑?
主張廢死人士認為,殺人犯或販毒綁架不必處死不代表寬恕罪犯,他們還需用坐牢來抵償他們的罪。
反對廢死人士覺得,重犯在牢裡只是失去自由,但心靈重創的受害者家屬卻一輩子受困於無形牢籠。
不管爭論的結果如何,看來廢除強制性死刑是勢在必行,這是世界的一個趨勢,聯合國大會於1948年12月通過世界人權宣言時,提到人人皆有生命權,其中一條是任何人不得把酷刑或殘忍不人道的刑罰施加在其他人身上,國際特赦組織認為死刑已違反上述權利。
全球已經有103個(53%)國家廢除死刑,50國家(26%)雖然維持死刑,但至少10年未執行死刑,維持死刑的國家包括大馬有36個(18%);另有6個國家在法律原則上廢除死刑,但保留特殊情況下可執行死刑,如果我國廢除強制死性後,就會成為第七個國家。
首相署部長所宣佈的是廢除強制性死刑,這意味著死刑不完全被廢除,只是把是否把被告送上絞臺的裁量權交給法官。比方說,以前販毒綁架殺人等重罪,被告一旦罪名成立,唯一的刑罰就是死刑,沒有其他選擇,一旦廢除強制性死刑,被告即使罪名成立,法官如果覺得罪不該死,就可以引用裁量權判以其他刑罰,讓被告逃過一死。
希盟在2018年執政後就積極推動廢除強制性死刑,包括全面廢除8項法令下的32項死刑罪,包括302謀殺罪、32B販毒罪、水源下毒、非法擁有軍火、恐怖分子及向王室宣戰等死刑罪。負責修法的時任首相署部長劉偉強堅持要儘速落實,然而民間卻有不一樣等聲音,雖然沒有正式的反廢死組織,但是反對聲音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壓力。
希盟政府直到2020年2月倒臺後,有關法案都沒有提呈到國會,如今廢除強制性死刑由依斯邁政府接手,人權分子支持之餘覺得美中不足,因為律師公會和捍衛自由律師團等想要更進一步的全面廢除死刑。
有些死刑案件的確有爭論性,例如為了愛情甘做毒驢的女子,還有不知擁槍是死罪一條的青少年,他們要為自己的一時胡塗和無知付出生命,這個刑罰叫人太沉重。
奪走他人性命的罪案有不同的爭論,有人說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殺人犯不會天生冷血,他可能經歷和別人不一樣的成長過程,是社會失敗的產物,不應該由他們承擔這個結果。
然而受害人家屬也反問:誰又來捍衛他們心愛的人的生命權?有多少受害者家屬因為至親冤死難以走出悲憤,直到兇手被判死刑,心靈才得到慰藉,數名受害家屬獲知死刑將廢除後感到悲痛,彷彿傷口多撒一次鹽。
有個家屬建議公投。這麼大一個議題,由人民決定吧,誰都不應該奪走誰的生命權,誰也不該奪走人民決定的權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