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风过西窗

|
发布: 7:10am 14/06/2022

骆宇欣

风过西窗

隐私

银行账户

信用卡资讯

骆宇欣

风过西窗

隐私

银行账户

信用卡资讯

駱宇欣.我們是否自洩資料

骆宇欣

騙子橫行是不爭的事實,民眾為了保住財物只有更警惕。

騙子太多?腦子都不夠用了?還是粗心大意的人太多,騙子不夠用?

ADVERTISEMENT

有網民表示在暗網售賣的個人資料,某種程度上是當事人自己在社交媒體洩漏的資訊,比如全名、生日日期、護照訊息、地址及車牌號碼等等。

雖說是自身洩漏的隱私也有道理,問題是,除非是名人,否則小民如你我,這些看似與個人隱私相關卻相對來說毫無價值的資訊並沒有價值。幾乎沒人會耗費成本到一個個社交媒體賬號去潛伏收集資料再掛上暗網個別售賣。除非有人願意出售自己的全套資料,包括報生紙資料來幫助某些人“合法化”自己,就如某國幾年前爆出借用身分名字去高考走漏洞的醜聞,否則零零碎碎在社交網隨機洩漏的個人信息,對犯罪分子來說似乎沒有太大的收集意義。

對有心售賣資料的人士來說,數據庫是更簡易的方式。不必太高端駭進政府登記系統,商場裡那些滿街都是的信用卡招徠還有那些填寫表格送贈品、市場調查的網站商家,這些表格裡,讓民眾主動暴露的就包括了收入水平、公積金信息、年齡性別、聯絡方式與姓名。這些資料已經很足夠用作商業用途,或者換個好聽的名目:資訊共享。

通常在銀行或一些服務的表格末端會有個授權信息,比如“我同意這份資料可用作商用信息交流”,如果打了勾就表示授權相關單位在自身平臺合法使用客戶資訊,另外,也有的選項是可選擇禁止自身資訊被使用或禁止服務方使用數據發送廣告宣傳等等。

這一些資訊,才是民眾“主動”提供使用的,在個人資料與隱私保護中打了個擦邊球的灰色地帶。所以說,在社媒呈獻的日常,只要不是精準得可以讓有心人憑蛛絲馬跡跟蹤尾隨或炫得引人犯罪上門爆竊,以概率或犯罪成本來說,數據庫式的批量買賣資料會是比零星蹲點收集資訊更可行。

近來銀行賬戶“莫名”被掏空的案件浮上水面,涉及者普遍上都說什麼都沒做過卻被掏空,實際是否如此也只有當事人才會知道。銀行方面發出的聲明雖讓草民感覺馬後炮的憤慨,然而,民眾也必須警惕自身在網絡購物的消費行為。對於網絡商家是否存在“獨特”的付賬平臺必須多加謹慎,各銀行的付費鏈接或電子錢包的二維碼過賬系統已很完善,若是賣家自創付費平臺,用戶則有洩漏銀行賬戶和信用卡資訊的疑慮。

騙子橫行是不爭的事實,民眾為了保住財物只有更警惕,科技雖然發達,卻也沒有智能化到可以“自動”收集資訊的程度,一些或多或少主動被動被洩露或賣出的資料庫才是最大的問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