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傑(Andrew Lee)飛到英國參加《英國達人秀》,他在舞臺上掏出一疊撲克牌,請Dec挑選一張卡,再請對方撕下一角,然後收進口袋裡面。緊接著,他把那張缺角的卡放回那疊撲克牌裡面,再交到Ant的手上。隨後三人站成一條直線,Dec站在另一端成為人肉靶子,胸前掛著一個厚墊板,Ant則站在中間負責往空中拍拋撒撲克牌。李順傑就站在Dec的對立面,蒙著雙眼,把手上的飛刀扔出去……
報道:本刊 林德成
攝影:本報 辛柄耀、部分照片截自魔術表演YouTube視頻
ADVERTISEMENT
當我和李順傑(Andrew Lee)聊天時,他突然提起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與他學習魔術動機有些許關聯。那是1998年上映的《心靈點滴》(Patch Adams),改編自真人真事,當年由美國好萊塢笑匠羅賓·威廉斯飾演主人公派奇·亞當。
整個電影劇情非常溫馨和暖心,這位主人公年少時患有憂鬱症,並在精神科醫院治療,希望自己能儘快好轉。在住院期間,他發現醫生對病人格外冷漠,絲毫不聆聽病人真實訴求。出院後,派奇·亞當考上醫學院,想要改變僵化的醫療體制和觀念,矢志不移地認為歡笑是最好的解藥。期間,他扮演小丑逗病童開心,為病患講笑話舒緩壓力,讓醫院氛圍變得生氣蓬勃。
李順傑坦言,自己從電影中獲得鼓舞,深深認同派奇·亞當的理念,即病人是需要被人理解和照顧其心理精神狀況,讓他們保持開朗愉悅的心情。“後來我去學魔術,我相信魔術有打破各種障礙的能力。即使我們語言不通,當你看到魔術一定會笑,這就是魔術的魅力。”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魔術很神奇,但也很科學。魔術師會將它披上神秘的色彩,令觀眾留下難以置信的表情。李順傑的成名之作是“矇眼扔飛刀”,光聽名字,便知道這個魔術充滿驚險元素,輕易地就能挑起觀眾的神經線和期待。
在2018年《英國達人秀》(Britain’s Got Talent),他精心呈獻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演出。他首先邀請英國喜劇組合“Ant & Dec”一起上臺參與表演。這兩人事前都不知道表演內容,亦沒經過任何彩排。他強調,除了製作人,整場演出大家都矇在鼓裡,現場觀眾、評審和嘉賓的反應都是真實無造假。
站在舞臺上,他掏出一疊撲克牌,請Dec挑選一張卡,再請對方撕下一角,然後收進口袋裡面。緊接著,他把那張缺角的卡放回那疊撲克牌裡面,再交到Ant的手上。隨後三人站成一條直線,Dec站在另一端成為人肉靶子,胸前掛著一個厚墊板,Ant則站在中間負責往空中拍拋撒撲克牌。李順傑就站在Dec的對立面,蒙著雙眼,把手上的飛刀扔出去,並在空中飄落的撲克牌當中,刺到缺角的撲克牌,然後釘在Dec胸前的墊板上。
果不其然,那把飛刀毫無謬誤地“找到”那張牌,現場觀眾皆驚呆了。這場表演也令到著名選秀節目評委西蒙·考威爾(Simon Cowell)目瞪口呆,對他讚不絕口。李順傑笑著對我說,之前一直希望能在他的面前表演,沒想到夢想成真。
上班為了打卡,失去生活意義
在成為魔術師以前,李順傑是在大馬一家大型連鎖健身中心工作,擔任營養師和銷售經理。不過,偶爾會兼職接魔術表演,賺取一些外快。他的魔術生涯始於中學時代,16歲時通過魔術表演書籍學習簡單戲法。而每一年,當他的英國親戚來馬探訪,他就藉此良機露一手,展示苦練魔術的成果。他還記得早年電視會播放美國魔術師大衛·布萊恩(David Blaine)的魔術表演,每次都讓他有新鮮感,也會驅使他動腦筋思考,想要“拆解”他的魔術手法。
其實,健身中心的工作挺穩定,薪資還不錯。可是,李順傑漸漸地在忙碌當中失去自己,找不到生活熱忱。他仔細一數,工作了兩年,一天13個小時,一個月僅休息4天,完全沒有留時間給自己,更不用說兼職表演魔術。他心想,還是不要為了“忙”而“茫”,決定放一個長假為身體充電,而命運恰好為他安排好了一段旅程。
當時在印度有一場科技嘉年華,主辦單位通過社交媒體聯繫到他,邀請他到當地表演。“當我問觀眾人數時,對方回答大約1萬人,我就‘har’了一聲。”李順傑那個時候覺得很壓力,那場表演也沒有任何酬勞,惟,對方願意承擔所有的費用,包括飛機票和住宿。“沒有酬勞也還好,我還是有在健身中心工作。我當下是需要一個長假,跳出現有的工作空間,所以我想都沒想就接受這個邀請。”
火災燒燬了所有的魔術道具
印度之旅為他叩開了國際魔術表演之門,每個月會收到不同邀約,前往各個國家表演。李順傑自知不可能每次請假去表演,最後只好遞上辭職信,全職投入在這份收入不穩定的魔術事業。“我是‘死死’(意思:無論如何)都要做下去,把愛好變成全職工作。”
很快地,他就站穩腳步,年紀輕輕便成為雲頂的常駐魔術師,不斷編排表演新魔術。2016年,他在澳洲的朋友邀請下,一起前往澳洲的Fringe Festival表演。李順傑回想此事特有感觸,一個默默無名的魔術師遠赴澳洲表演,朋友又是首次做魔術表演,他們非常擔心觀眾會不會願意購票看錶演。“意想不到地,我們每一天的表演入門票都售罄。”
翌年,他們再次參與演出,而觀眾的人數已經變得更龐大了。同一年,李順傑還受邀到澳洲電視臺節目《Today Tonight》預測墨爾本盃賽馬節(Melbourne Cup)的賽果。“(記者:最後賽果是跟你預測的一樣?)是啊!(你是怎樣做到的?)魔術咯!”他不禁笑了起來。
2017年除了為他捎來好回憶,亦帶來令人“難忘”的經歷。一場大火將他多年累積的魔術道具付諸一炬。他還記得,在墨爾本盃賽馬節的前3天,大約早上6時,他的媽媽突然來電通知這個壞消息。當時他已身在4700公里的澳洲,根本無法做任何事。所幸地,他家是3層樓房,只是樓上著火,並沒殃及樓下,也沒有任何人員傷亡。
“那個時候我去澳洲是為了預測賽果,只帶了一個揹包,裡面是(魔術)撲克牌和錢幣,這樣而已,我連手提電腦也沒帶。我全副魔術‘身家’都在那一層樓。”
“沒有了道具,你還是魔術師嗎?”
那場火災令他一無所有,他從澳洲回馬,情緒一直很低落。然而他很快轉念,逐步克服腦海中的各種負面觀念。“沒有了這些道具,我還是魔術師嗎?”他向自己發問,很快地,內心給了答案。李順傑要效法李小龍創出截拳道的精神,把過往的魔術知識融會貫通,打造一個全新的魔術表演。無獨有偶,恰好《亞洲達人秀》(Asia’s Got Talent)第二季的負責單位聯繫上他,詢問是否願意前來參賽。李順傑心想,此時的他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不如豁出去,便果斷地去參加比賽,在國際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新作品。
“魔術不僅依靠道具,還要靠你苦練的技藝和知識。”厄運令李順傑開竅,學會以“有限”創造“無限”,利用有限資源去激發創意,尋找無限的表演可能。
以“矇眼扔飛刀”為例,他已經懂得為表演“調味”,在現場營造一種緊張刺激的氛圍,觀眾不得不屏息觀看。他坦言,雖然現在扔飛刀的動作已嫻熟流暢,但他不安於穩定,而是一直不斷修正,儘可能讓每一項魔術表演持續進化。如果有更靈活的裝置道具,或有更新穎的科技,他會馬上吸納,用來改善整個演出,讓整個流程變得更迅速流暢。
在李順傑的表演藝術當中,“presenting”(呈獻)和“performing”(表演)是兩種不同概念。如果一個人只會彈一首鋼琴曲,他不能被稱為鋼琴家。魔術亦是如此,需要投資時間,很努力地去演化出一個專屬自己的表演風格。他舉例,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就懂得什麼是表演。對方很擅長說故事,懂得挑動觀眾的感官情緒。倘若能激活觀眾的五官,他們會對魔術師的表演留下深刻印象。
魔術師其實最怕觀眾冷場,對錶演無動於衷。李順傑在每一項魔術表演,會讓觀眾“看到”、“感覺到”和“做出反應”,儘可能地喚醒觀眾的感官。“我其實做很多魔術,近距離魔術、讀心術、喜劇魔術,我嘗試結合各種元素。只要成功挑動觀眾的情緒,我就成功了。”
魔術師是另類的故事敘述者
過去幾年,很多電視節目單位一直想要他表演成名作“矇眼扔飛刀”,他笑道,“(很多人)又要我做回同樣東西?你知道嗎,我其實還有其他招數的。”
今年1月份,他首次受邀到美國TBS電視臺的綜藝節目“Go Big Show”(第二季)表演。毫無疑問,矇眼飛刀再次出現在電視屏幕前。可是,那一次節目,他端出了“新菜色”,表演一個更驚險萬分的危險演出,那就是逃脫魔術。
在那場魔術表演,李順傑的雙手被銬起來,然後戴上頭罩躺進一個木板箱。而該箱子安裝了微型爆炸物,他只有60秒的逃生時間,不然會被炸得粉身碎骨。當然,這個玩命魔術為他掙了一波熱度,令他的知名度再次高漲。
李順傑直言,這場冒險演出的背後是有意涵。他想要成為一名故事敘述者,借用魔術這個媒介來串聯觀眾和魔術師。他說,這場逃脫魔術的“逃”表面上是從爆炸箱子逃出來,但深一層的意思是跳出固有的思維框架,用全新角度去思考人生問題。“(有時)我們在舒適圈待太久了,會變得不敢去冒險。”李順傑希望在表演魔術之餘,能讓觀眾從魔術當中有所得,有新的眼光和想法。
魔術為李順傑帶來了奇幻人生,更改了他的人生軌跡和生命。以前,他對魔術的理解是拿著一副撲克牌面向觀眾表演,後來發現這樣的演出欠缺深度和意義。如今,魔術不再是一種戲法,而是可以傳遞訊息,用魔術作載體,拉近他和觀眾的距離。
他認為,魔術像是一個電影,會有很多情節,蘊含各種高潮和低落。當你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又要如何連接他們的情緒和感受。李順傑不只是想要表演戲法,而想要觀眾去認識他,瞭解他背後的個人故事。
“我們都是故事敘述者,只是我用了一個獨特方式去表達我的故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