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人类文明的纽带,也是探索社会进展的轨迹,有些路完成了时代的使命后,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有些路却始终见证着一座座城市的华丽转身。而变迁,是城市发展唯一不变的法则。
ADVERTISEMENT
路名,是地方的标志、方向的指引,在马新两地,也用以纪念为社会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不少华裔先辈的名字也陆续成为了街道名。历经百余年的岁月洗礼,路名已蜕变为城市中一道道独特的人文景观,绽放跨时代的光芒。
华人路名,即指由官方分别以华人姓名、商号、学校、医院或故乡省市等命名的街道;也包括已被更名或因社区发展而拆迁的路名。路名之中以人物姓名命名居多,他们大多曾获颁赐勋衔或受委任政府机关职务,其中也包括华社领袖及商业翘楚等。寻找华人路名那是2011年的某一个周末黄昏,我拎了相机前往目的地——张郁才路(Jalan Cheong Yoke Choy),但显然是来晚了,偌大公务员宿舍的社区早已被拆卸得体无完肤,只遗留下疏落椰树间的一堆堆瓦砾,有些还撒落在马路上,向四周张望,连路牌也没了踪影,唯有手机里的地图程式明确标示,我所处位置正是张郁才路。
是那一刻,我起心动念要把吉隆坡的华人路名整理出头绪。
打从2009年3月起,俊麟兄在《星洲广场》给我开了个专栏——【道听图说】,每周一图配上短文,后来内容就逐渐专注在旧建筑及路名的探索,这也是我架构华人路名资料的初始。(《道听图说》专栏连载了近两百期,至2012年11月止)
自此,我开始收集旧地图、剪报文献及会馆学校的周年纪念特刊等,同时参考了多位先进专家学者的专著。此外,也结合网络的搜寻功能,实地走访采集第一手资料,甚至到义山寻访相关人物的墓园。在探索华人路名的过程中,最难倒人的是往往找不到相对应人物的资料,尤其是日据时期,不仅造成大量无辜人命牺牲及财物损失,许多珍贵文献因此被破坏销毁,只能从遗留下的吉光片羽进行拼凑比对。
回溯吉隆坡发展轨迹为初心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积累,吉隆坡自开埠迄今,已确认的华人路名不下六十余条,包括最早(1886年)的叶亚来街(Yap Ah Loy Street)、澳门街(Macao Street)及福建街(Hokien Street)。
华人路名可说是一份具有“官方认证”的重要文化遗产,本着探索华裔先辈参与拓垦建设,回溯吉隆坡发展轨迹为初心,因此计划编撰出版《吉隆坡华人路名》系列三部曲,即两份人文地图及一本书册,希望引起大家的兴趣与关注。路名地图的构思是迎合现代人轻旅游的趋向,借由人文探索回顾这座城市的变迁,也对相关人物的生平事迹多一些了解;此外,路名地图对海内外游客而言,相信也会是一份具有本土特色的手信。
《吉隆坡华人路名》系列出版筹备期间,谢谢亚才兄的提点、叶逢仪老师赠画及家人亲友的包容,还有淑佑姐热心征求赞助。为回馈各界的热心支持,将在7月中旬加印“纪念版”地图,并寄送到全马142所华文中学、12所华文大专院校图书馆,以期为探索华裔先辈事迹的学子们提供多一份参考依据。
《吉隆坡华人路名地图》犹如一小片拼图,期许为逐步圆满本邦华人史尽一点绵力,若有谬误之处,还望各界不吝指正赐教。此外,也期待路名人物的家属后人可以提供资料照片,以期在接下来的出版内容补全相关事迹。
编按:《吉隆坡华人路名地图》将在6月18日(星期六)下午两点,于吉隆坡林连玉纪念馆举办发布会,欢迎旧雨新知及有兴趣的读者出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