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勢力也可能是公民社會在發展國家政治、維護原則、爭取人民的國家利益方面的重要角色。他們在大馬政治中的存在必須延續下去。
ADVERTISEMENT
最近,我接受了一家本地電視臺的採訪,討論大馬政治中的第三勢力問題。節目介紹了我國政治舞臺上的兩個玩家,作為即將舉行的第15屆全國大選的“第三勢力”,而大選預計將在2023年7月之前的任何時候舉行。這兩個玩家分別是獨立行動(Gerak Independent)組織,另一個則是大馬社會主義黨(PSM)。
正如我們所知,社會主義黨自1998年以來一直存在於馬來西亞。然而,他們的政治鬥爭一直很坎坷,因為儘管他們都有上陣各種選舉,但沒有贏得很多席位。雖然社會主義黨在1998年由其創黨成員提出申請註冊政黨,但經過10年鬥爭,政府在2008年才批准其註冊。
至於獨立行動,它是由幾個專業人士和組織建立的,目的是恢復民選代表的權利。在哲學上,獨立行動通過五大承諾為大馬提供一個不同的願景。其中包括遵守《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的承諾,終止分化政治,將所有保障的自由歸還予全民,恢復機構權力,以及建立一個基於需求的扶弱政策或消除貧困計劃。
另一個需要觀察的關鍵角色是大馬民主聯合陣線(MUDA),它是大馬政壇的年輕新秀成立的。MUDA總秘書阿米拉愛莎近贏得了柔州選,這對其前景是一個積極的暗示。
第三勢力的問題在我國政治舞臺上並不新鮮。我們是否可以把諸如獨立行動或大馬民主聯合陣線這樣的參與者稱為第三勢力,還有待觀察,因為這將取決於他們是否傾向於任何其他政治聯盟或選擇獨立上陣。對於他們的潛力,人們並不樂觀。這可以理解為有許多原因。首先,幾十年來,我們的政治一直是兩黨制,即執政政府對壘反對黨。政黨聯盟通常是在選舉前形成的,這讓第三勢力幾乎別無選擇,無法擁有足夠的資源和空間來競爭。
第二,大馬傳統上實行的得票最多者當選制(FPTP)並沒有為小黨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空間。我國實行的選舉制度是“簡單多數制”。它的設計本身就不利於小黨的生存,更別說為它們提供獲勝的機會了。挑戰是存在的,但並不能完全歸咎選舉制度。它也促成了我們傳統上只有兩大聯盟的政治文化。
第三個原因,可能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如何改變那些備受政治疲勞困擾的大馬選民的心態,他們一直在經歷大馬政治的過山車,幾乎不抱任何希望。
雖然政治現實可能導致大馬第三勢力的不活躍程度,但我們不應否定他們的影響力和重要作用。像MUDA、社會主義黨和獨立行動這樣的政黨和組織的好處是,他們有明確的目標。例如,從獨立行動的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所有候選人的資歷和他們的主要政策。這是我們應該鼓勵的一種政治文化和做法。自2008年大選以來,大馬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越來越多的勢力希望上陣第15屆全國大選。
除此以外,政治選擇被視為民主的關鍵。與此相關,如果我們看看近年來的大馬政治,我們不能否認,人們想要選擇。然後,我們看到了2018年大選中的政治變化,儘管是短暫的,但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政治文化的變化;人們現在更加開放,希望有選擇。他們也有更多的發言權,當然,這也有社交媒體的因素。雖然在一個更現實的情況中,有些人可能會考慮在這種的背景下促成分散選票的第三勢力。
然而,如果我們認為公民參與是至關重要的,更高的參與度應該導致更大的代表性。與此相聯,第三勢力可以發揮制衡作用。此外,政治中的第三勢力給新的和年輕的從政者更多機會。
作為公民社會的一分子,我們不應該被動地等待政黨伸出援手。相反,我們應該首先自發地加強一個多元化和進步的公民社會基礎,並積極而清晰地表達我們的訴求和願望。看看即將到來的第15屆全國大選,屬於第三勢力的小黨可能沒有太多時間去做什麼。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同意小黨是破壞者或分散選票者。我認為,在民主的框架內,在為選民提供選擇方面,他們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只是,這個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第三勢力也可能是公民社會在發展國家政治、維護原則、爭取人民的國家利益方面的重要角色。他們在大馬政治中的存在必須延續下去。
Khoo Ying Hooi: Can the third force shake up the GE15?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