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个标志来代表我所居住的地方,那就是万里望花生了。霹雳万里望是著名的万里望花生发源地。不过它在70年代便已停产,如今在万里望范围内已无法找到生产花生的工厂了。因此,在霹雳州怡保万里望区入口处的交通圈就置放了3粒大花生的模型,以作纪念。
ADVERTISEMENT
我居住在万里望,却并非土生土长的万里望人。我和老公都来自其它城镇,在因缘巧合下才搬到万里望居住。结果,一住就是35年。即使老伴已经离开,我也不愿离开这个对我而言充满着回忆的小镇。
有人说,万里望这个地方逐渐步入老年。很多年轻人包括我的孩子,毕业后都选择尽快逃离这个小镇,所以只剩下我们这群“退休人士”。或许,对年轻一辈而言,他们宁愿拿着3倍的薪水在新国哭,也不愿意领着最低工资在故乡笑。
万里望只是一个平凡的小镇,我却选择在这里落地生根,因为我喜欢这里“慢节奏”的生活模式,让我感觉到平淡和宁静。小城市其实也有它的特色,就像邓丽君在〈小城故事〉里唱的:“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再平淡的城镇,我们也可以在平淡之中,制造一些些浪漫。
登山遥望怡保市景色
现在就让我带领你们看看万里望吧!首先不能错过的,就是万里望的升旗山了。它是居民运动、散步、休闲及享受天伦之乐的好去处,登山程中还能看到优美的风景。到达半山时,还能遥望怡保市的山城景色。
万里望居民登山后,通常会到离“花生交通圈”约500米的巴刹去享用早餐,顺便买菜。怡保人早餐爱吃面,一碗热汤面条,加上怡保出产的肥美芽菜,再配上小贩自制的咖哩油,真的是绝配。巴刹附近有一条相当著名的“为食街”,当中盛名远播的就有云吞面、猪头皮、河嘻、炸鸡、蜜糖烧鸡等各色美食。
曾听一些长辈说,在50年代,万里望还兴建了一间“南洋戏院”。它在80年代结束营业后,就变成了现在的“万华小学”。
有人问我,为何不跟随孩子漂流远方?我想,人生在世,生活的基本条件就是衣食住行,万里望已充分满足了我的生活需求。孩子有自己的梦想和想要追寻的生活,我该继续留在家乡,等孩子归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怡保25日讯)家庭主妇患癌第4期,家庭收入不敷负担医疗费,五口之家急筹医药费。
来自霹雳州万里望的洪碧燕(57岁)于2023年尾确诊患子宫内膜癌第4期,2024年完成手术及化疗后,却发生腹腔依旧存在积水问题,肚子一直鼓涨,尽管多次进出医院抽水问题仍在。

医生建议她采用AVASTIN标靶治疗,每个月需注射一支药,每支价格约1954令吉,至少为期1年。
他们的家庭收入只足以应付家庭开销,无法负担洪碧燕的医药费,逐向星洲日报基金会求助。经星洲日报基金会初步审核后,议决将为洪碧燕筹2万5000令吉的医药费。
洪碧燕在2022年期间长时间食欲不振,肚子越涨越大,她以为是停经所致不以为意,在住家附近的妇科求诊却没查出问题。
2023年杪她呼吸困难送入怡保苏丹后拜润医院(中央医院),获悉是腹中积水渗入肺部情况恶化,医生推介她去妇科,深入检查后确诊子宫内膜癌第4期。

丈夫年过68仍继续工作
洪碧燕和丈夫谭黄坤育有3女1男,任职五金公司销售员的丈夫已68岁,虽已过退休年龄,为了赚取收入,本身有心脏问题还是坚持继续工作。长女谭咏莹、次女谭咏珊皆在物流公司工作,三女谭咏君在峇眼拿督中学任教。
幺子谭咏耀在大学实习期间获悉母亲患病,在毕业后就待在家全天候照顾母亲,加上母亲病弱要长期照顾,他无法去兼职减轻家庭负担。
由于洪碧燕没有医药卡,在怡保中央医院进行一系列的治疗,包括化疗;2024年手术后病情得到控制,惟腹水不久后重现,病情反复。同时,病情使她必须长期挂两个尿袋,脚部出现异常肿胀,人很容易疲劳和头晕,日常生活如洗澡、如厕等需子女协助完成。
确诊前洪碧燕体态丰腴,大病以来体重掉了二十多公斤,现在体型很瘦弱,体重仅剩约40公斤。
为减轻家庭支出,他们一家尽量自煮;孩子们很懂事,除了照看妈妈,平日也帮忙家务。

盼标靶治疗延续生命
他们一家所住房屋为60年地契,目前仅剩下几年,无法抵押给银行筹医药费;长女和次女曾尝试申请提取公积金为母亲治病也被拒。最后在谭黄坤友人介绍下,向星洲日报基金会求助,希望透过大众能筹募到这笔医药费。
洪碧燕希望标靶治疗能控制住病情,让她好好活下去。
有意捐助洪碧燕(ANG PHAIK EAN)的公众,除了可以填写报章刊登的捐款表格,通过现金或银行转账汇款,也可以登入星洲日报基金会网站 https://www.yayasansinchew.org.my/donations/4914, 以信用卡、银行汇款或电子钱包转账方式捐款。请留意,以信用卡方式捐款者,需先在网站注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