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是受冠病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殃及國家經濟、民生和其他相關服務業。但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歐美解封邊境,部分亞洲國家開始放寬或取消旅行限制與隔離措施,停擺了兩年的旅遊業已呈復甦跡象。
ADVERTISEMENT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UNWTO)發佈的《世界旅遊晴雨表》預測,國際旅遊業要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可能要等到2024年以後。俄烏戰事造成能源價格上漲、全球物價飆升,都是導致人們對出國旅行意興闌珊的原因。
馬來西亞政府於今年4月宣佈解除跨州和跨國旅行禁令,已接種疫苗的外國遊客可免除檢測和隔離,只要下載疫情管控App“MySejahtera Traveller”即可入境。但礙於疫情還不穩定,被感染的風險仍高,加上許多國家尚未全面開放邊境,人們對於出國旅遊也就保持觀望態度。
不過,國人對國內小旅行卻有頗高的興致。從事旅遊服務的友人說,他接詢問電話接到手軟,就連平日也要出團,帶領國內外遊客前往雲頂、金馬侖、福隆港等人氣景點一日遊,或北上南下全馬走透透,久違地忙得不亦樂乎。我身邊的親友也不時在臉書上傳他們去這裡那裡打卡的相片,可見疫情關不住驛動的心。
其他亞洲國家如韓國、泰國、越南、新加坡和日本已逐步打開國門,完全接種疫苗的旅客入境時無須隔離或篩檢。在新加坡某旅行社上班的親人也說,解封后出國旅遊預約人數爆增。以熱門旅遊國日本為例,自6月10日起放寬入境管控,7月以後可能取消入境人數上限。據說預約北海道薰衣草之旅的配套空前受歡迎,整個夏天的機票業已售罄。
在家禁足兩年餘,許是被疫情悶壞了,不少人萌生報復性出遊的念頭,打著散心的名號,冒著與病毒擦身而過的風險,一有機會就往外跑。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才憂好了。世事變幻無常,未來充滿不確定,不如及時行樂。
一場百年不遇的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消費觀、價值觀和社交觀,健康理念升級,連生活習慣也有所改變。我也發現自己的消費降級了,上臉書的次數少了(嗯)。生活可以很簡單,不必複雜。都說歲月靜好,實乃一地雞毛。現世一點也不安穩,要緊的是生活態度。積極的心態使人進取,消極的心態讓人沮喪。遇事苦惱還是歡喜,繫於一念之間。
疫情期間流行一個新詞:staycation(stay+vacation),也可譯作居家度假,既省時又省錢。其實我也很想去旅行,奈何時機未到。我想去的地方有我牽掛的人,吃喝玩樂看風景還在其次。只是目前有條件開放給外國旅行團,不發給探親名義的個人落地簽證。明年吧!疫情總有消散的一天。2023年,一切應該都會回到正軌。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