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媽媽在浴室滑倒,傷了腰。本打算送她入院,但拗不過她的堅持,只能遂她的意去找“鐵打”師父推拿──這是我做的第一個錯誤決定(老人摔倒,無論傷者是否願意,送院檢查才是上策)。
ADVERTISEMENT
推拿回來後,她說痛楚減輕了,更因推拿師父說她“應該”沒骨折而安心。
然而,當天傍晚開始,她躺在床上連翻轉身體也艱難,上廁所更需要我抱著她才能站起和走動,於是,第二天立即託朋友幫忙緊急掛號脊椎指壓治療。經過一連串的科學診治療程後,她的病況明顯減輕,雖然憑治療師的經驗,媽媽應該沒有嚴重骨折,但仍擔心她或有“髮絲狀骨折”(hairline fracture),安全起見,治療師填了報告,要求媽媽去醫院做X光掃描。
由於媽媽前年因小中風入住過某傢俬人醫院,而且一直在那家醫院複診,那裡有她最完善的檢查記錄,我便很放心地帶她去了,事先並未撥電詢問──這是我做的第二個錯誤決定。
當被該醫院的醫療診斷中心登記櫃檯拒絕媽媽的X光掃描要求時,我才知道,原來不是每家醫院都接受脊醫的報告,若不想麻煩另找醫院的話,最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案就是,去急診室掛號。幸好,掃描結果是好的,媽媽沒有骨折,但X光片顯示她有個舊患,其中一節脊椎骨因爆裂而變短了,本來應該疼痛不堪、背脊無力的,但幾十年來媽媽卻無知無覺地一直操勞,身體肌肉只能全力支撐她的傷處供她勞作,而這一次摔倒,傷了舊患的另一邊,身體肌肉失了平衡,無力再支撐兩處傷患,病痛就這樣暴發,讓她不得不躺下休息。
在她治療期間,我忙著照顧她之餘,也忙著“改造”浴室,因為治療師警告,她再也經不起第二次摔倒。
若你們有讀過於4月3日刊登的週刊專題〈無障礙裝修〉,就會知道一些舊房子的建築問題:過道窄、廁所小、坡道少、梯級多,而我家恰好面對梯級多的問題。房子是媽媽正值壯年時買下的,裝修時重點在她常用的廚房,乾溼一體的浴室,能想到將蹲廁改為馬桶已很了不起,哪會想到,這浴室在老年時處處是“殺招”?
然而,緊急使用期間,當然不能像報道中那樣大改,也基於預算問題,只能“改善”不足。
(一)買防滑墊。在走動的範圍都鋪上防滑墊,並定期洗刷。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保持浴室地面乾爽。
(二)裝扶手。除了在靠近馬桶的牆壁安裝L型扶手,也在花灑下牆壁、浴室門口邊安裝。前者是讓她在洗澡時,可以扶著以防滑倒,後者則讓她在進出浴室,可以借力上下梯級。
雖然媽媽曾劇烈反對安裝,但我拒絕聽從,並且先斬後奏,上網訂購了材料,並請叔叔幫忙安裝。結果,看似簡單的安裝工作,光是鑽牆就花了不少時間,還弄鈍了兩支鑽頭。建議有興趣安裝的,還是請專業能手來擔當較好。
如今習慣了扶手的存在,媽媽終於滿意了這些“改造”。而我,也正一步一步地跟在媽媽背後跨步中年、邁向老年,這些看起來讓浴室變得很“笨”的裝備,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會救我一命也不定。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