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印象深刻,父親、祖父祖母或年長的家人農曆生日時,母親奉上的祝福是一碗寓意長壽的面線湯,也是小時候凡有家人生日時的一道早餐麵食。
在華人社會,具有長壽寓意的面線,是常用在家人或親友生日時的一種吉祥寓意的食材。在舊年代,一些老輩人更以面線配搭紅包給生日做壽的人當賀禮,生日吃麵線,也成為華人社會的一種生日習俗。但因為籍貫各異,生日面線的煮法也各有不同,就像我母親和一些閩籍家庭的煮法一樣,簡單至只用肉糙煮湯,加入面線煮熟後,煎個荷包蛋在上面,再灑上蔥花,即成為一道生日面線湯,另有一些因個人所好,加上豬腰或豬肝之類的,豐富了生日面線湯的食材佐料。
ADVERTISEMENT
小時候,12粒紅雞蛋是母親給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在農曆生日時的祝福,不像家中長輩有面線湯或剛從澳洲回來的朋友一樣有生日面吃。
日前,一位移居澳洲十多年回來檳城探親的朋友,在社區飲食中心點了一碟淋面。淋面端上桌的一瞬間,她眼睛泛紅,原來當天她農曆生日,憶起母親為她煮生日面的往事,懷念已經離開十多年的母親,難怪一早來電話要找淋面吃,原來為了尋找童年農曆生日吃生日面的溫馨和母親的味道。
經她一說,回想自己小時候,家中8個兄弟姐妹,三菜一湯的餐食費用不比煮一道淋面即可以從早餐吃到晚餐來得節省,母親久不久發揮烹煮麵食的精湛手藝,淋面也就成為我們家不時可以吃到,而且也是一家人喜歡吃的簡單面食。
家中孩子最喜歡多種已經燙熟的食材端放在餐桌上任由自己掏取,喜歡吃哪種食材大可自行配料。只懂吃的孩子,依樣畫葫蘆模仿大人先將韭菜在碟中鋪底,再加上芽菜、黃面,然後由大人淋上以豬骨和蝦殼用幾個小時熬煮出來的湯頭,蝦香的味道,打開鍋蓋即飄香四溢,令人垂涎三尺。隨後將蟹肉、切片的蝦仁和染紅的雞蛋絲配料鋪在湯麵上,灑些蔥花、香菜、油蔥,再給這道香噴噴,湯頭濃郁,賣相黃白紅交錯的淋面添上“峇拉煎叄巴”辣椒與湯攪合,成為絕配。
盛行於檳城華人社會的淋面,在傳統的峇峇孃惹家庭,家人生日時必吃的一道麵食,除了娘惹淋面之稱,檳城老輩人亦稱之為生日面,在餐館設宴慶祝壽誕時,淋面往往是款待賓客的其中一道菜餚,然而,對於我小時候來說,淋面卻是日常麵食,面線湯才是我們家的“生日面”。
60年代,一般家庭主婦大多懂得烹煮生日面,住家外的街市場,炒粿條、咖哩面、雲吞麵等多種麵食在咖啡店的小販檔口售賣,唯獨找不到淋面。後期70年代末及80年代開始,逐漸看到生日面在食肆出現,並以淋面見稱,原本具有喜氣象徵而特別染紅的雞蛋絲配料,也改以原色米黃蛋絲或切片的水煮蛋替代,寓意“久久”的韭菜也從一些業者所售賣的淋面中消失。
一位在住家附近咖啡店售賣淋面的大姐,不知道母親經已去世多年,每當我前往光顧打包,她總會習慣性的說:“不要肉片,不放豆芽,多一點辣椒”。看著她忙著料理的當兒,母親吃淋面的身影在腦海浮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