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维基百科记载着,经济饭是马来西亚独有的饮食文化,但若再仔细观察其他地区像是泰国、印尼、柬埔寨,其实都有类似的饮食选项,只是名称不一样。
在新加坡,俗称点饭(Point Point Rice),因为食客在盛上一些米饭后只需用手指点一点;在香港似乎叫“碟仔饭”,有着各种不同的配菜,一小碟一小碟让食客任选任点;印尼的巴东饭(Nasi Padang)也是这个样子。
ADVERTISEMENT
或许,更正确的说法,经济饭一词应该始源于经济型饮食方式,因为可以混搭不同的菜色而有了杂饭这样的形容,大马又因为有着不同的美食风味,有马来餐、中餐以及印度餐而更显得多元。
报道:本刊特约 张欣薇
摄影:本报 黄志汉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这一天的午餐地点:Lawanya Food Corner,是大马食谱作家陈鋕晋(Squall Chin)的推荐。那是一间隐藏在吉隆坡小印度十五碑(Brickfields)Jalan Scott小巷里的印度饭摊,卖的是印度地道风味的经济饭。
至于为何会选择在这里用餐?我想很大可能是因为我告诉过陈鋕晋,其实我不常吃印度饭,而Lawanya Food Corner在印度友族中,可是有着很好的评价,算是大马少有依然保留纯正印度风味的餐厅,陈鋕晋如此强调。
可是,印度人的经济饭,不就是扁担饭(Nasi Kandar)吗?不是到处都有吗?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你知道扁担饭名字的由来吗?它是起源于18世纪槟城的小贩,是因为早期的印裔穆斯林是用肩扛着扁担沿街售卖而有此称呼,在每根杆子的末端,一头盛着白米饭,另一头盛着咖哩菜,香浓的咖哩汁煮的各种鸡、肉、鱼等菜肴,像是甲必丹鸡(Ayam Kapitan)、羊肉(Mutton Kurma)及仁当牛肉(Beef Rendang)等,其实已经融合了印度与穆斯林的饮食特色。”
如果我们此行的主题,是要寻觅纯正的印度风味,扁担饭或者需要排除在外。
我们站在摊位面前,跟老板要了个白饭,眼球顿时被桌上一排排装满各种菜肴的瓦煲仔陶罐所吸引,这跟华人的经济饭,菜肴全放在不锈钢托盘有所不同。
据说,瓦煲保温性强,存热久,如此贴心的安排,也意外成了另一道美丽的景观,尤如其名──“Lawanya”在马来文是“很美”的意思,Lawanya Food Corner直接翻译大概就是美丽的美食角落,后来再详阅与此食摊的相关介绍时,“Lawanya”原来也是摊主女儿的名字。
我拿了一些辣椒苏东、两三块咖哩鸡肉、炸苦瓜及看似炸薯片的东西,总共是10令吉。回到桌位准备用餐时,服务员递上一小碗的汤,陈鋕晋说是开胃用途的印度元气酸汤Rasam。
至于我以为的炸薯片,原来是炸青蕉片,是未成熟的青蕉,真特别。
“很多印度人都是素食者,因此他们对于蔬菜种类需求很高,并且会根据蔬菜的属性加入香料或药材,增强了每种蔬菜的特性,如包菜会搭配黄姜让它有了医疗的作用。这也是印度人传统的饮食习惯。”
也有报道指出,这家食摊甚至会根据天气,烹制不同的菜肴。在阴天,一些菜肴可能会用辛辣的参巴而不是较温和的酱油烹制,这样顾客在用餐时,更可以感受到温暖。一份好的料理,考量的是这道美食带给人们怎样的满足感,除了能够填饱肚子,味蕾是否能深刻感受美食所传达的滋味。
菜单中的陌生蔬菜──香蕉茎变身菜肴
摊位的墙上,其实也有展示一些菜单,只是那名称不论是读还是看起来都很陌生。你会在这里找到鲜为人知的蔬菜,像炒香蕉茎,香蕉茎切得很细,口感松脆,还有一种由生姜、大蒜和茄子烹制的酸菜,煮熟后,再磨成泥,据说这道菜富含铁、抗氧化剂和大量纤维,陈鋕晋就拿了一些尝试。
陈鋕晋每天都会在自己的脸书专页“王子厨房”,分享自己平日又在哪里吃了什么美食,因为这个专题,他特别向身边的印裔同事探食,印度人的日常到底都在吃什么?是不是也有类似我们华人经济饭的存在?却发现传统的印度风味其实已经慢慢消失了。
每每说到印度的食物,一般人想到的都会是香蕉叶饭,又或者是扁担饭,再不然就是印度煎饼了,如果不是今天一聊,我还一度误以为扁担饭就是印度人的经济饭。
其实,扁担饭也是一种杂菜饭。扁担饭的原始菜单只有炒鱼、羊角豆和咖哩鱼饭,现在则变成嘛嘛档或餐馆的主食,对于菜单,你可以选择普通米饭或印度传统basmathi米饭搭配鸡肉、牛肉、鱼、鱿鱼、虾和蔬菜等。
牛肉?是的,印度人虽不吃牛肉,但扁担饭的始源自印裔穆斯林,所以会有牛肉。
Nasi Campur,马来同胞的传统经济饭
马来人的经济饭叫Nasi Campur,直译杂饭,也开始从路边摊的形式成了专卖店。在我居住的住宅花园内,就有一间马来杂饭专卖店,只是我不曾去过,反倒是陈鋕晋,还蛮常跟同事一起去吃Nasi Campur,可以一次满足3大种族的味蕾需求。
“城中有好几间Nasi Campur的规模都很大,像双威那里就有一间,但价格也相对惊人,如果有拿羊肉,或者一些牛筋或内脏料理,差不多就要二十几令吉了!”
除非是去马来式的小食中心,那里的Nasi Campur就会相对便宜一些,但选择就少一点,这样的商业模式也就跟我们华人的经济饭一样!
对于马来人杂饭的印象,我一直都停留在斋戒月市集看到的档口,就是会有炸鸡、仁当羊肉、咖哩鸡、牛杂、参巴虾、参巴苏东、参巴蛋,大都是辣食谱,偶尔会有种错觉,就是原来卖椰浆饭的档口,趁斋戒月客人比较多,也就额外再多煮几道菜来卖。
烹饪变化少,偏重口味
陈鋕晋解释,比起印度料理,主要是结合药材和香料制作而成的菜肴,马来人的食物偏重口味,以辛辣为主,烹煮过程会使用许多香料如香茅、黄姜、辣椒、生姜及葱蒜等,但在烹饪的变化上却相对较少,都是煮咖哩、炒参巴、煎炸或者炒酱油。
他说,马来人其实不怎么懂“炒菜”,一般都是水煮菜,淡无色。
“这或许是与他们喜欢生吃蔬菜(Ulam)的习惯有关吧!”最常见的Ulam有包菜、羊角豆、黄瓜、番茄、生菜、长豆、苦瓜、薄荷叶等,大部分都不需要烹煮,可以直接食用或凉拌,也可以搭配参巴辣椒、虾酱、鱼露等酱料食用。
因此去吃马来杂饭,除了饭类、肉类及海鲜类,还会有很多种辣椒酱料供选择,感觉上,后者才是这一顿饭的灵魂。
马来杂菜饭虽是马来人的传统经济饭,但其实,马来菜也因州属地区的差异,风味有所不同,如北部地区已将泰国风味融入、雪隆区的杂菜饭与东海岸的也会略有不同,但其实除了杂菜饭,大马亦可以吃到印尼风味的巴东饭(Nasi Padang)。
“巴东饭是把不同的菜肴、肉类独立分盛在小碟里,每一碟的分量都差不多,你想吃哪一个就让服务员拿给你,不像杂菜饭,是可以根据我们想要的分量,自己盛装。”
看食材收费,价格比经济饭稍贵
埋单时,老板就会根据你吃了什么计算价格,这样的计算法,跟印度餐的扁担饭类似。吃扁担饭时,通常都是吃完后,老板才算钱,不管你拿的量多还是少,一律根据食材定价。
其实不只是华人的经济饭,马来杂菜饭或是扁担饭,也不时会传出被砍菜头的新闻,甚至也有人评论,吃马来杂菜饭或印度饭,其实比吃经济饭还要贵,这一点,陈鋕晋也认同,只是这一波的通货膨涨,华人的经济饭都在涨价,但马来杂菜饭或是印度饭的价格却未有太大的波动。
身边的异族同事会觉得,他们的经济饭也不经济了吗?他说,不去高档的杂菜饭专卖店就好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