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情绪放入事件的传播中,结合新旧媒体的创作,可以操纵个人议程,达到以私利和个人权力欲为主的政治目的。这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ADVERTISEMENT
常常看到社媒出现以情绪作为手段的政治宣传,目前还是萌芽的阶段,但这现象会加剧。情绪的研究本来就在现代社会学中,情绪是我们的认知经验,也反映了社会的真实情况。如今我们步入网络世界,这个由真实和网络互相渗透的世界,情绪反映了事实真相,却也同时影响事实真相。
年前有位国会议员,看似“不经意”地帮助了一位外卖小弟。原本以脚踏车送外卖的小弟,获得该国会议员赠送一部摩托车来代步。他的操作,获得了各个主流媒体的大力报道,同时也成为了社媒最热的焦点。
分析其中的操盘,靠的就是最常见到的情绪操控,即激化一般人的同情心,使用温情作为催动情绪的杠杆。只花了几千块钱,就足以获得广泛新旧媒体的聚焦,达到最大化的媒体价值。那整个炒作事件,除了同情心这样的情绪外,还有其他可以获得一般社会大众关注的元素,比如那位外卖小弟是马来青年,国会议员是华裔背景,这样的跨族群设定在我国一直都有关注市场的。当时还是一个疫情下许多人挣扎找一口饭吃的大背景,因此,让该名国会大红大紫。
有位媒体工作的朋友和我分析,那事情生产出来的社媒贴文中,附上的图片看来并非随意拍摄,其摄影角度拿捏达一定水平,以及其他的细节安排和情节陈述,可以看到并不是单纯的一位国会议员不小心帮了外卖小弟这么简单。
这里我并非要质疑这个事件的真实性。我想论证的是,该事件不论是刻意或做作的,最后已经成功制造了这样的一个真相。是怎样的真相呢?即该国会议员善良有同情心,乐善好施。他是否真的如此只有认识他的人才能证实。
除了个别政治人物,一些政治动机强的民间组织,也开始擅长此类的操作和炒作。有研究者发现国内一些保守的伊斯兰组织,一直使用各类课题来设定和推动本身的立场。他们的手法就是煽动网民的情绪,通过掀起在社媒获得的点赞、回应和转贴,来制造舆论,进而成功达到本身的政治议程。
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如何使用大众的同情心,在社媒制造协助弱势者的形象,以获取大量的款项,最后被发现善款不清不楚地被滥用。同情心也同样可以让商业机构运用,来达到企业形象的建立,以及最终的销售目标。
除了同情心,还有更多的情绪是可以被政治人物炒作的,这包括了爱、恨、惊讶、恐怖等等。如果政党或政治人物还参杂了长期的社会内部竞争爆点,比如宗教感情、种族观感、文化偏见,足以有效号召群体,激发矛盾并进行政治动员。
社媒上流动着的情绪,可以引导我们的认知经验。对群体,它不只是代表社会的真相,同时却也加深社会中本来的刻板印象。对个人,有改造和制造形象的能力,更有制造人格假象的误导倾向。
把情绪放入事件的传播中,结合新旧媒体的创作,可以操纵个人议程,达到以私利和个人权力欲为主的政治目的。这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