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28日綜合電)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估計,從海洋、湖泊和養殖漁場捕獲的所有魚類、甲殼類和軟體動物,有35%在上餐桌之前就被浪費或丟棄了。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食物浪費資深主任皮爾森說,丟棄漁獲的問題尤其值得關注,因為人們事實上是在“消耗野生動物”。
ADVERTISEMENT
專家說,首先要了解漁獲為何會在上到餐桌之前被丟棄。然而,漁業不透明的供應鏈以及不完整的資料讓這項任務變得困難。
人類消費的所有漁獲中,有近半是從海上捕撈而來。皮爾森說,人類捕撈的數量之多,讓人們對於損失部分漁獲習以為常,但全球已有34%的海洋資源被過度捕撈。
混獲(指意外捕獲非目標魚種)也是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全世界每年約有10%、相當於860萬噸的野生漁獲被丟棄,而罪魁禍首就是不精準的漁具和允許漁民丟棄非目標魚種的政策。
此外還有經濟因素。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海洋和漁業經濟學教授蘇邁拉認為,補貼和漁獲浪費之間有密切的關係。他的研究顯示,儘管補貼的初衷是支持小規模漁民,但如今每年354億美元(約1556億令吉)的漁業補貼中,有80%流向少數商業船隊,其中包括擁有特殊裝備,可以到公海過度捕撈,造成大量漁獲浪費的大型底拖網漁船。
他指出,非法和未報告的捕撈活動造成的混獲與漁獲浪費問題更嚴重。
上岸後,漁獲浪費的問題還未結束。FAO估計,全球27%的漁獲在上岸後被拋棄或浪費,但在低收入國家,漁獲較多是在無意間被拋棄而非浪費,包括處理不善、漁船缺乏儲存和冷凍設施。而分銷後的漁獲浪費則只發生在中高收入國家。在北美、大洋洲和歐洲,零售商和消費者產生的漁獲浪費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
皮爾森認為,美國零售商偏好高價出售大型新鮮魚類,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這個問題,而這些魚很快就會變質。
許多人將水產養殖視為野生漁獲浪費的解決方案,畢竟養殖漁業佔所有漁獲供應量的一半。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宜居未來中心資深科學家洛夫表示,疾病等各種因素也正造成養殖場相當大的損失。
在消費者端,皮爾森和洛夫認為應鼓勵選擇冷凍魚,以減少零售業對新鮮魚類的需求,也減少零售端和消費者家中的損失量。
現有的魚類副產品也可以創造新價值。像是魚頭、魚鰭和魚骨已經成為肥料和飼料的來源;另外也有人在嘗試各種用途,包括用魚皮治療燒傷,用甲殼類廢棄物製造可生物分解包裝。
皮爾森說:“充分利用的想法需要在整個供應鏈中貫徹⋯⋯但不應該誇大這些解決方案。除非魚類副產品能取代部分魚類需求,否則無法從源頭減少消費。”
他指出,幾代人以來,人們一直相信“海洋很大,可以求若所欲”,但 “現在我們開始看到它的侷限性。而當有侷限時,就會令你變得更有效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