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玲,草稿雜誌策劃編輯,目前就職於建築事務所。
“烈日當空,行人車龍把店屋前街及五腳基擠得水洩不通。若你通往後巷,那一道任意門,一眨眼的功夫,便可避開喧囂抵達目的地。”或許後巷真有魔法,而大部分人卻看不見?
ADVERTISEMENT
初到各個城鎮,我總是帶著些許敬畏與期待探索店屋背面的幽靜通道,嘗試探究在地細節:那是靜謐中的訊息。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我想,這是我跟我到過的城鎮之間的秘密——比起門庭若市的店面大街,後巷更為生機勃勃:恣意生長的植物與青苔、流水潺潺的排水管、頻繁運作的通風管、尋找棲息地的貓貓狗狗、違規停放的交通工具、隨意堆積的廢棄物、沾著廚餘的碗碟、抽菸滑手機的工人、由芯板屋頂撐起的加蓋廚房等。每條後巷的日常或許比前街來得繁忙,總有意想不到的生命力,若足夠細心,在地未完成的註解皆可在此尋獲。
“不是吧?隱秘、危險、惡臭才是後巷的代名詞。之所以渺無人煙,不就因為這裡是犯罪的溫床、老鼠蟑螂的家?不要靠近後巷!那裡可能會有搶劫、非法聚賭,還有癮君子。”
相信以上對後巷的描述並不陌生,也是部分人對後巷的刻板印象。而關於後巷的故事從無限複述中延續。撥開傳述的雲霧,後巷究竟是什麼樣子?
為功能而生的都市空間
初始的店屋背對背排列建造。直至20世紀初,市政條例修訂後,兩棟店屋背後之間的細長空間——後巷應運而生,其主要功能為防火通道。後巷乃店屋的必備空間:貨物運輸、垃圾處理以及工人的入口等,支撐著店屋前街的運作。著名建築師路易斯康把空間分成兩類,被服務空間 (served space)與服務空間(service space):以住宅來說,被服務空間為主要區域,如客廳與房間;而服務空間,像是廁所和廚房,撐持著主要空間。同樣的空間邏輯也可應用到街廓尺度和空間排列。接近建築物背面的廚房、廁所與儲藏室面向前街的店面與五腳基。服務與被服務空間從店屋設計貫徹到都市設計,奠定了前街後巷的空間關係。
被忽略的僕人
與前街的門窗滿布形成強烈對比,店屋後巷的立面以牆為主,開口也只有後門與通風窗。牆體把店屋裡外的空間和視線關係清楚劃分。缺席的另兩個空間元素:遮陽與照明,也是後巷無論是白天或夜晚都不宜久留的原因。部分店家為了延伸廚房或儲藏空間加蓋的棚架,使原本就狹窄的後巷更顯侷促;置放在店屋外的雜物、廢棄物或機電設備等,進一步削弱了後巷空間的公共性,讓人產生了“此後巷是否為半私人空間”的疑惑。從空間排列與規劃、立面設計到使用者的“私人佔領”,確立了後巷生人勿近的空間特質。
前街的風光明媚與後巷靜斂的場景對比自成地方生態。若把店屋街道比作大家閨秀,後巷就是服侍小姐,為“她”奔波的忠心僕人;小姐打扮得光鮮亮麗,萬眾矚目,而僕人的辛勞不曾被提及。
“才不是呢,後巷早就被活化了:不只有壁畫和藝術裝置,還有許多知名咖啡廳及文藝手作店進駐。現在的後巷可是越來越熱鬧,而且美麗的後巷也越來越多!”
麻雀變鳳凰?
重生後的安全與乾淨,曾經樸素的後巷被刷上繽紛油漆、裝上燈飾,變身打卡景點的案例早已屢見不鮮。唯一入口的後門也早已被部分店家當作通往店裡的“秘密入口”,以此作為噱頭和招牌。除了給當地居民帶來更多社區空間,後巷獨有的神秘特質更是提供了不少商機。一些曾為都市僕人的後巷,從守護與服侍前街早已上升到被細心照顧的空間。
“還有一些還沒被改造的後巷:依然在排放熱氣的通風口,隨意置放的大垃圾桶、廢棄物等,也成了部分攝影愛好者捕抓的主角,藝術創作者的靈感來源。”
後巷的未來?
後巷的魅力在於她的包容:多樣化的生活場景、市民的生活創意在那裡發生。後巷的前世今生反映當代城市的發展,同時也牽動地方人文。同樣的,後巷的未來值得我們深思。
後巷雖為防火而生,在城市的角度卻也是擁擠街道間重要的喘息空間。當人潮湧入後巷,後巷是否也成了前街?我們的城市是否真的需要把寸土當作寸金?可否保留城市留白的部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