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天下事

|
发布: 9:11am 29/06/2022

小鱼

微塑胶

小鱼

微塑胶

台中山大学研究团队验出 7国及地区鱼乾含微塑胶

(示意图)

(台北28日综合电)台湾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研究团队,今年5月发表的研究指,从7个亚洲国家及地区出产的14项鱼干产品中验出,其中以日本产的小鳞脂眼鲱(俗称臭肉鳁)所含的微塑胶最高,这项研究结果已获国际顶尖期刊《危险物质杂志》刊登,研究提醒,海洋污染的后果最终会回到人类餐桌。

研究团队指出,7个亚洲国家及地区平均每只干含微塑胶多寡,依序是日本、中国、斯里兰卡、韩国、越南、台湾及泰国。日本产的小鳞脂眼鲱平均每只鱼最多可能含有2个微塑胶;而产地为泰国的侧带小公鱼(俗称丁香鱼),平均含有最少的微塑胶,需要吃掉超过500只小鱼干才可能会吃到微塑胶。

ADVERTISEMENT

至于台湾常见的丁香鱼干,含微塑胶的鱼只数量占比约为3.2%,意即平均食用31条鱼乾可能会意外摄取入1个微塑胶。其他国家分别是中国及斯里兰卡约3只、韩国8只、越南14只。

研究团队利用显微镜检视塑胶微粒的型态,并透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及拉曼光谱分析塑胶的种类,发现小鱼干中的微塑胶中将近80%是塑胶纤维、其次是塑胶碎片。种类以聚乙烯(PE)为主,而这些微塑胶可能来自于大型塑胶碎片分解,以及人为废水排放所造成。

或透过海产进入人类体内

中山大学海科系教授兼海科院院长洪庆章指出,海洋塑胶已成为各大洋海漂垃圾的主角,在夏威夷东边延伸到加州外海的“海洋塑胶坟场”, 微塑胶的数量更是“以兆计”,这些微塑胶可能会透过海鲜产品进入人类体内,许多研究已报道这些微塑胶进入很多海鲜产品,例如牡蛎、贻贝及文蛤中,但在众多的海鲜产品中,甚少研究小鱼干制品中微塑胶的含量。

洪庆章进一步表示,不同于西方国家主要食用鱼片肉,鲜少接触容易累积微塑胶的鳃、肠胃及内脏,亚洲地区的消费者在食用这些小鱼乾制品时都是包含鱼鳃、内脏的方式整尾食用,这将会增加消费者摄入微塑胶的风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