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29日訊)近日,一則“馬來西亞出口最多的並非商品,而是本地培養的專才”帖文在網上引起討論,其中原因包括同工不同酬;智庫研究員指出,我國人才流失在過去40年呈增長趨勢,意味著我國無法擺脫人才替代出現匱乏的問題,讓國家失去競爭優勢,也會對馬幣帶來破壞性影響。
一名網民在推特發佈 一則帖文,指馬來西亞出口最多的並非棕油、石油、電子電器產品等,而是本地培養的專才!部分網民留言表示,身邊不少朋友都選擇移居新加坡、澳洲、英國、美國等國賺取優渥的薪資。
ADVERTISEMENT
有網民說,同樣的專業和工作職責,在國內和國外領的薪資卻大不同,“在本地領2000令吉,在國外領8000令吉。”
另外,也有許多大馬人在國外深造後,都選擇留在當地工作。
根據埃米爾研究機構(Emir Research)主席兼首席執行員拿督萊益士胡先以及首席研究員瑪格麗塔日前在該機構官網發佈關於人才流失的文章指出,我國人才流失在過去40年呈增長趨勢,帶來了負面的系統性影響,包括缺乏人才更替、管理和決策不佳、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產業發展低迷、腐敗等。
文中提到,從現有的全球統計數據可推斷,馬來西亞人移居他國的人數約200萬,人們可能會認為許多大馬人在國外工作,會為我國帶來外匯收益,然而人才外流對馬幣產生負面影響卻遠大於正面影響。
“那些在國外工作但在馬來西亞消費的大馬人(例如馬新越堤族)或是在海外工作及生活但會匯款回來的人,確實提高馬幣的需求。
“同時,不要忘了,大馬也有大量的外籍勞工。2020年持有合法證件的外籍勞工就已經達到約210萬,不難想象外流的匯款輕易地抵消掉了外國匯款到馬來西亞所帶來的正面影響。”
文章表示,當大量人才離開我國,也會使我國在保持高學術水平方面面對挑戰,因為這些人是創造更高教育、專業社會及培養其他人才的重要推動力。
“這將造成一個國家缺乏人才替代,進一步縮小國家整體的創造潛力,在其他發達國家中失去競爭優勢,減緩國家的發展和工業化進程。”
與此同時,萊益士胡先及瑪格麗塔表示,全球進入工業4.0以及邁向工業5.0,現今和未來就業市場對高技能、精通技術的勞動需求只會有增無減,若我國缺乏高技能人才,則會大大削弱我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潛力,進一步削弱經濟發展。
瑪格麗塔建議,我國通過制定符合全球趨勢的工業發展政策,成為高收入國家,阻止人才流失。
她說,國家的工業和教育體系應培養能夠填補關鍵職業的人才,即信息與通信技術(ICT)、數位化、電子、工程、軟件工程和研究相關領域的人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