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专题

|
发布: 6:38pm 29/06/2022

马哈迪

华小

宏愿学校

陈爱梅

马哈迪

华小

宏愿学校

陈爱梅

陈爱梅:非多源流学校破坏团结   “政治骑劫 让教育失焦”

报道:陈云清
 29/6见报∕新闻专题3∕大马多源流教育体系:国民团结的催化剂或绊脚石?
马哈迪当年推出“宏愿学校”计划,惟学者认为,“宏愿学校”概念是一种尝试或实验,但其成功率却非常有限。(档案照)

前首相敦在1991年提出“2020年宏愿”的治国方针,要成为科技进步的国家,同时怀抱人文、民主、社会和谐、有爱心的国度,前提是须建立在团结、公平与公正的基础下。

资深教育学者博士说,在这大前提下,马哈迪成立国民融合局,同时也在1997年提出“”计划。

ADVERTISEMENT

“2005年,国民团结的课题再受关注,而时任教育部长希山慕丁当年也推出教育发展大蓝图,几乎所有教育部长都推动这概念,为何呢?”

“这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国小面对其他族群不愿意入学就读的窘况。”

她说,从国民融合局报告中也看到国民团结所存在的问题,报告也点破政治人物应避免学校被政治骑劫的现象。

“我必须强调,不是多源流学校破坏了团结,而是这种政治化、政治骑劫教育、课程或历史被篡改等,让教育失去其原有的操作。”

她说,国民团结一直是敦马的挂碍,但他本身所实施的一些政策却一直在分裂族群,包括他在2018年再次任相时,所发生的爪夷文风波,引发各族不满,离间了族群间的关系。而如今他再次提出国民团结论调,动机何为?

宏校是理想办学模式 
政治操弄致计划失败

陈爱梅坦言,处在大马多元种族、语言及文化的环境下,宏愿学校其实是很创意的概念及理想的办学模式。

她曾在首都市参访一所宏愿学校,就是让、淡小及国小共用食堂、一起举办活动、进行赛事或周会。

但,她说,宏愿学校计划最终宣告失败,那是因为在政治操弄教育的情况下,再好的计划,一旦人们失去信心,就很难再取得共鸣。

指非巫裔对政府没信心

“特别是非马来族群,他们对政府没有信心,政府讲一套、做一套,无法取信于民。我们要清楚,教育不是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

她问道,为何会有20%非华裔生就读华小?一名国小校长曾告诉她,对方并不觉得华小有很了不起的地方,但这名校长意识到华小讲求纪律,教师认真执教、学生完成作业,有一定的知识传授基础。

“可见,学生在华小学习的是一个环境教育和价值观的传承。”

庄俊隆:同一屋檐存复杂性
宏校行政决策缚手缚脚 

当年的宏愿学校计划,存在其难题与复杂性,将三大源流放在同一屋檐下,那在行政层面,谁是决策单位?

董总秘书长庄俊隆举例,斋戒月期间,为了尊重穆斯林师生,那非穆斯林学生是否同样必须禁食或得“躲起来”用餐?

“同样的,若有相关节庆而要在校园周边或入口处张挂灯笼及玩游戏,会否又被提醒必须尊重(其他族群)?”

他说,宏愿学校看起来是可行的,但行政决策方面却是缚手缚脚的。

他说,宏愿学校的软硬体设备看起来是不错的,但五年或十年后,要如何继续办下去,终究会是个考验。

让各族学生交流属好概念

庄俊隆坦言,当向年轻一辈谈起宏愿学校时,他们基本上都认为是很好的概念,让各族学生有机会交融相处。

“是的,这没有错,但若要做到团结交融,国家有责任去设计一个团结这批学生的方案,只要有意愿,就有办法。”

“但是,若说是通过宏愿学校计划,最终会是变成单一源流。”

他认为,要学习多元及互相尊重,可通过本身的源流学校,贯通所有文化思路与活动去执行。

 29/6见报∕新闻专题3∕大马多源流教育体系:国民团结的催化剂或绊脚石?
语言教育必须口传身教,看待成文化传承、沟通以及具有生命力。(档案照)
山苏安里:想法太物理机械式
宏校成功率非常有限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民族研究所(KITA)创办人兼主任拿督山苏安里教授认为,“宏愿学校”概念是一种尝试或实验,但其成功率却非常有限。

“就优先考虑这样的假设,不同教学媒介语的学校紧靠在一起,并共享操场而可以带来团结的概念。”

“只是,这样的想法太物理和机械式了,纸上写得漂亮,但无法有效执行。”

他说,敦马有很多想法,有些成功,但很多失败,还有更多的是一厢情愿。

“我看不到这个概念(宏愿学校计划)在未来会继续。”

失师资环境没活学活用 
陈爱梅:国小语文班行不通

另一方面,马哈迪认为最好的做法是在所有国民学校设立有素质的语文班,供学生选修华语或淡米尔语等(以吸引各族学生到国小就读)。

对此,陈爱梅说,马哈迪当年掌政,不断提倡英文的学习,然而,到了今天,英文程度却每况愈下,这是为何?

学生皆靠死背只为应试

“因为我们失去原有的师资以及讲英文的环境,学生没能活学活用,皆靠死背或为应试而已。”

“所以,敦马建议在国民学校设立有素质语文班的那一套论述,行不通的,因为环境、师资以及学习动机的不足,学习只是为了应试,而非真正投入。”

她强调,语言教育必须是口传身教的,必须看待成文化传承、沟通以及具有生命力。

英文能力弱华文也不好
马教育原地踏步

陈爱梅说,1980年,从中小学至大学,原本以英文授课的模式,全面改以国语作为教学媒介。后果是,在大学,连讲师都无法完好掌握英文,即便掌握国语,但也欠缺阅读能力。

她说,大马在1983年开始实行3M教育制度的小学新课程纲要(KBSR),40年后的今天,大马的教育原地踏步,而且着重应试教育,英文掌握能力欠缺,华语也不见得好。

教师学生没阅读习惯或能力

“更可怕的是,上至教师、下至学生,基本上没有阅读的习惯或能力。在这情况下,要如何鉴定大马人民的素质以及可创意地应对廿一世纪世界所需?”

“再来,2003年,政府落实以英语取代马来语,作为传授数理科的媒介语。问题是,当局以录制好的教材,让负责教师跟着传授,甚至是数学也运用如斯的教法。这是很可怕的,教师若不求上进,学生要如何有学习的热忱与动机?”

马数英科学水平远逊港新
陈爱梅:应试教育须停止

陈爱梅说,大马在2009及2012年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计划)排名,若以新加坡标准来看,大马15岁的学生,在英语阅读、数学及科学的应用方面,实际水准只相等于新加坡或香港五年级学生的水平。

“从这可看出,大马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该如何定位,这是需要去深思的,而应试教育的功利教育观,必须停止。”

她提醒道,如果师资、制度和教育领导都出了问题,整个教育将看不到方向,这是目前大马教育所面对的窘境,且必须从根本着手。

指教育体制抱残守缺

“而且,大马的教育体制,是没有裁退不做事的校长或教师。教育是建国、立国之本,在这前提下,你可以想象那是多可怕的现象。抱残守缺,最终自取灭亡。”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